大幹30天!讓產能變成產量

自11月20日,油田下達奪油搶產命令後,分公司第一時間行動起來,針對各採油廠新建產能現狀,組織精幹力量連續作戰,全力保障各廠新井投產按時到位。

目前,公司共有32個射孔班組,30個作業班組,從11月20日奪油搶產會戰打響後,這個分公司就將班組全部派到了生產一線,而作為分公司本次會戰的重點,採油五廠無疑是力量的集中區域。

採油五廠按照原有的產能規模足以完成今年的產量目標,但11月20日油田公司下達超產任務後,這個廠現有的產能規模就顯得有些不足,新建產能儘快投產就成了這個廠的當務之急,面對200餘口新井急需投產的任務,作為技術服務單位,我們的職責就是全力滿足採油廠需要,儘快讓產能變產量。

經過10天的努力,分公司幫助採油五廠實現新井投產60餘口,超額完成了階段目標,為下一步會戰定下了積極的基調,但是面對剩餘的100餘口新井投產任務,壓在我們肩上的擔子依舊不輕。

大幹30天!讓產能變成產量

11月30日上午,在採油五廠杏10-3-P4241井射孔現場,只見現場施工人員聯槍、下槍、定位、點火、下管,所有環節一氣呵成,一上午的時間該井就完成射孔作業,只待後續安裝抽油機就可實現生產。據試採大隊副大隊長王春雨介紹,該井自開始作業至射孔完成僅用了2天時間,而這也是自會戰開始後的各作業班組的普遍表現。

大幹30天!讓產能變成產量

作為射孔前的準備階段,作業流程是否順利,直接關係著新井的投產週期,為了保證會戰進度,負責新井作業的試採大隊和作業大隊都在管理環節做出優化,以保證提高作業效率,為後續射孔施工打足提前量。

時下已經進入冬季,施工難度大,現場條件差是所有作業隊都要面對的情況,如何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完成儘可能多的作業任務,我們從優化管理流程入手,努力保障施工效率。

首先,在流程溝通方面,採取“互聯網+”方式,試採大隊與射孔大隊和採油五廠相關部門建立起微信群,便於及時溝通現場情況,解決突發問題。在施工隊伍方面,這個大隊堅持幹部帶頭示範,最大限度保證出班頻率。此外,這個大隊領導班子還採取幹部包井的做法,及時處理現場突發情況。

大幹30天!讓產能變成產量

除了保證溝通順暢、人員出勤以外,試採大隊和作業大隊還面臨著後勤保障方面的難題。

現場作業液壓設備多,井場低溫導致特別容易出小問題,雖然都不起眼,但是哪個處理不及時,都會影響作業進度。

鍋爐車就是後勤保障的重要一環。

“按照正常模式,每天早晨大隊機關會根據前一天前線作業班組提出的要求安排鍋爐車,這樣的好處是能最大程度節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王春雨說。

大幹30天!讓產能變成產量

當下的主要矛盾是有限的施工時間和緊張的作業任務之間的矛盾,為了保證施工效率,試採大隊和作業大隊都要求鍋爐車每天早於作業隊出發,將後線待命改為前線待命,當天解決問題,最大程度提高支援效率。

作業環節緊張高效,為射孔施工提供了充裕的時間,作為“見油”前最重要的技術環節,射孔施工的要求是要最大程度保證與作業環節的無縫銜接。

知易行難,怎麼辦?

為實現無縫銜接,提高射孔效率,射孔大隊克服時間緊張、人員短缺、天氣寒冷等諸多不利因素,特意把每天的早例會提前成為頭一天的晚例會,這樣就能將當天的問題及時彙總,及時處理,同時也能對第二天的工作進行梳理,預估問題做出應對辦法。

雖然這樣的做法能夠解決能預知的問題,但是現階段採油五廠新建產能井多為定製井,對射孔施工要求極為嚴格,突發問題更是層出不窮,如何解決突發問題,這還需要現場施工人員發揚大慶精神大慶傳統,積極解決問題。

大幹30天!讓產能變成產量

11月29日,在杏10-3-P4241井場,在下槍過程中施工人員發現彈架上的定位盤螺絲擰不下來了,由於該井的特殊性,後線廠房裡也沒有對應配件,於是他們馬上聯繫了生產維修大隊緊急加工。

“如果按照以往的情形,等著生產維修大隊給我們送貨,就不知道要等幾天了,但實際情況是我們等不起,於是我們就派車到生產維修大隊取配件。”射孔大隊副大隊長榮學藝說。

大幹30天!讓產能變成產量

經過幾個小時的趕工,定位盤加工完成,並在第一時間送達了射孔現場,為第二天的射孔施工順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2018年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結束,面對接下來的任務量,分公司生產運行部主任王敬禹表示,分公司將站在政治任務的高度上,爭取在12月25日前完成全部目標任務,為油田實現奪油搶產目標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