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六十多年了,然而這場戰爭對參戰雙方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後在世界上的第一聲吶喊,這場戰爭所激發的中華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已經成為凝聚民族力量的魂魄。近些年來,在網絡上經常有一些觀點甚至不實的傳言,以訛傳訛產生了一些影響。

下面就網絡上有代表性的幾個觀點,本文進行逐一批駁。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志願軍渡江作戰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國內民眾遊行聲援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宣傳畫

有人認為抗美援朝戰爭給中國背上了經濟包袱;1950年中國的財政收入為62億人民幣,抗美援朝的戰爭費用幾乎打光了一年的財政收入。把這些錢都投入到國民經濟建設中去,中國經濟豈不是發展的更快更好.

誠然,當時新中國建設百廢待興,正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時候。但是,當時的情形是不花這筆戰爭費用,新中國的建設成本就大不相同了。如果美國佔領了朝鮮,那麼當時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東北就直接暴露在美國的眼皮之下,東北能源就要受制於人。就不得不把東北的大批工廠、重工業基地緊急南遷到內地去。等於三線建設大大的提前了,要知道三線建設嚴重的消耗了國民經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的後果延續多年。還有,中國還將在當時被迫進行兵力調整,在東北部署重兵,這要會花費多少?最關鍵的是,中國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否有一種平和的發展心態。

其實,戰爭對當時的中國經濟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中國的醫療、食品、重工業等都是在戰爭的壓力下迅速發展起來的,工廠和醫療設施都是通過這場戰爭逐步建立起來的。抗美援朝給中國創造的內、外環境,成為五十年代中期中國經濟快速遞增的一個基本條件。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志願軍在作戰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志願軍高射炮兵在保護鐵路運輸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很多網上的觀點認為抗美援朝,中美雙方是打了個平手。認為戰爭起於三八線,止於三八線,中方沒有勝利,只是打平了。

但真實的情況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從鴨綠江邊打起,一直打到三八線。對中國人民志願軍來說,戰爭史始於鴨綠江,止於三八線!志願軍毫無疑問是勝利者。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志願軍在跟隨坦克衝鋒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冬季戰鬥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上甘嶺陣地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志願軍坦克運輸中

還有人拿雙方傷亡數據來對比,認為志願軍傷亡數字遠遠高於美軍。美國方面公佈的數字陣亡5萬餘人,失蹤8千人,共計6萬餘人。中國公佈的數字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陣亡11.5萬人,非戰鬥死亡2.5萬人,總計14萬餘人。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面對的並非是美軍一家,而是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隊,還有南朝鮮軍,中國軍隊殲敵有很大一部分是南朝鮮軍隊和其他國家的僕從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在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期間,共斃傷和俘虜718477人,加上朝鮮人民軍殲敵的數量,中朝軍隊共計殲敵1093839人。而美聯社發表的“聯合國軍”損失人數為1474269人,南韓和日本提供的數字為1168160人,均高於中朝方面的統計。

不要光看這些數據,不要忘了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雙方在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志願軍在雪地上衝鋒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彭德懷司令員在前線觀察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當時的松江省五常縣擔架大隊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此外,中美雙方在投入與損耗的衡量,也是一個對比。美軍在近3年的戰鬥中,直接投入了840億美元,7300萬噸物資。而中國投入了62億元人民幣,560萬噸的物資。中國的投入和損耗遠遠低於美國。

人民的心理感受也從側面證明了誰贏得了戰爭。停戰簽字後,中國各地到處都是盛大的慶祝場景,而美國一方,根本看不到慶祝,美軍士兵只是慶祝自己可以活著回家。

從戰爭的目的來看,中國的目標就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戰爭中,志願軍沉重的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把戰線穩固在三八線附近,有力的支援了朝鮮,保住了朝鮮人民政權的存在,中國東北部的軍事壓力消除,中國獲得了和平發展的環境。而且 ,從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開始時,解放朝鮮全境就不是志願軍目的。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目標全部實現了。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志願軍的米格-15戰機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志願軍空軍的圖-2轟炸機

有些網友認為抗美援朝延誤了中國的統一,因為,抗美援朝之前,解放軍正在加緊備戰,準備渡海作戰,解放臺灣。

其實,這種觀點無論是歷史事實,還是邏輯分析都是站不住腳的。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海,是影響解放臺灣的重要因素。時間上,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6月27日杜魯門總統宣佈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而中國出兵則是3個多月以後了。即使中國當時不進行抗美援朝戰爭,不出兵朝鮮。在東北與美軍隔江相望,臺海則有美國第七艦隊的阻撓,當時的人民解放軍根本無法完成渡海作戰的任務。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志願軍女兵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還有網友認為抗美援朝中國並沒有獲得實際利益,贏得的只是虛名。

抗美援朝對整個世界戰略格局的影響震撼性的,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但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個民族的翻身會憑偉人的一句話而實現嗎?

是抗美援朝挺直了中國人的腰桿,像中國這樣在廢墟上建立的大國,要想贏得世界的尊重,想在充滿敵視的目光中站起來,正是“抗美援朝”挺起了中國的腰桿。抗美援朝前,日本仍用蔑視的“支那”一詞來稱呼中國,抗美援朝後,日本的媒體一律自動改稱“中國”。就是在開戰之初,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始終不相信中國會出兵,甚至志願軍在雲山戰鬥中殲滅美軍騎兵一師1800多人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仍然認為中國軍隊出兵不過是保護鴨綠江沿岸的電力設施,不敢真正出兵與美國較量。當時的美國根本看不起中國,美國軍隊也沒把解放軍放在眼裡。然而,十幾年後,當美國在越南打的如火如荼時,中國警告美國不許越過北緯17度線,於是,美國軍隊的兵鋒一直徘徊在北緯17度以南。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聯合國軍俘虜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志願軍繳獲的美軍坦克

有關“抗美援朝”網上一些觀點的爭論

抗美援朝有著巨大的國際影響,戰爭是改變國際戰略格局最有效、最迅速的手段,一場大戰對其後歷史的影響也是深刻而長遠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朝軍隊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軍隊進行了艱苦的較量,參戰兵力之眾,波及國家之多,二戰之後的戰爭無出其右。這場戰爭之後,中國面臨的國際格局隨之發生了鉅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