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十分風尚:李宇春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2018年12月31日,在各大跨年演唱會競相預熱時,微博上刷起了一句話,叫“春晚的李谷一,跨年的李宇春”。網友們笑稱:“每次等到李宇春唱歌,我就知道新年來了,跟李谷一老師在春晚唱《難忘今宵》一樣,都是壓軸吉祥物。”

果然,跨入2019年零點前夕,李宇春身穿兩套“中國紅”造型,驚豔亮相。這是李宇春連續十四年新年零點壓軸演出了,而每一次也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從審視自省的《流行》到迭代創新的《新物種》,再到傳承發揚《木蘭》,李宇春呈現出了一個融合式國風概念舞臺大秀。

婉轉而典雅,颯爽而先鋒。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歌曲《流行》《新物種》造型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歌曲《木蘭》造型

的確,如果真要在國內找一個基於偶像、音樂、時尚、文化、粉圈流行文化的正向風尚範本,沒有比李宇春更適合作為參照系的了。

2019年跨年演唱會李宇春零點壓軸表演

1.新物種

頂級時尚雜誌封面對於明星的意義無需多言,這也是判斷其在時尚圈是否受到認可甚至是追捧的重要標準之一。

在過去的2018年中,李宇春的成績可謂十分亮眼。

《時尚芭莎》三月開季刊封面,李宇春身著開衫長裙,復古氣息撲面而來。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嘉人》五月刊雙封面,簡約的色調,配上李宇春清冷的氣質,顯得格外輕鬆隨性。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時尚COSMO》八月刊封面,李宇春將皮料和鏤空蕾絲組合,剛柔並濟,前衛感立顯。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VOGUE服飾與美容》十月刊封面,李宇春以一件紅色天鵝絨長裙驚豔亮相,兼具率性與優雅的雙面風格,在晨光和古典建築的背景下,頗有中世紀宮廷風的浪漫質感。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ELLE》的十一月刊雙封面,則是用黑白兩款造型,打造出李宇春的十足酷勁。

至此,李宇春達成了年內五大女刊封面滿貫,吸引了一眾眼球。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儘管擁有一張備受國際頂級設計師喜愛的東方繆斯臉,但她曾十分拒絕時尚:“以前不太關注時尚,也沒什麼好感。”

促使李宇春心態轉變的,當屬高緹耶品牌創始人、曾任愛馬仕創意總監的Jean Paul Gaultier。李宇春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那個一頭銀髮的大師會雙膝跪下,匍匐在地上,為她調整衣裙的褶皺,那一刻讓她對時尚有了敬畏。

因此,當李宇春身穿Jean Paul Gaultier的高級定製完成了她的2012年“瘋狂世界演唱會”後。她開始走近時尚,也讓所有人看到了她的時尚基因。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2012年李宇春“瘋狂世界”巡演造型

此外,意大利VOGUE的傳奇主編Franca Sozzani對李宇春也是喜愛有加,她曾在意大利版《VOGUE》中給了李宇春10頁的篇幅。她說:“我欣賞她的才華和氣質,尤其被她寵辱不驚和真誠打動,所以就有了這次拍攝。”

她還把李宇春介紹給了紀梵希的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由此才有了Riccardo Tisci為李宇春2013年演唱會量身定製演出服裝,並使得李宇春成為第一位登上紀梵希廣告片的中國女性。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2013年Why Me演唱會李宇春戰袍手稿圖

從此,李宇春的時尚之路便“一發不可收拾”。不僅拿下多個國際代言,每一場演唱會更是變成了音樂與視覺完美交織的盛宴。

從2014、2015年的“Why Me”演唱會,到2016年“野蠻生長”巡演,李宇春與Moschino、Givenchy、Fendi等眾多品牌設計師合作,塑造了多款創新而大膽的造型。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英國設計師Gareth Pugh為李宇春設計的8米紅裙蓬裙。成為了李宇春個人標誌性的經典LOOK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2016年“野蠻生長”巡演

而剛剛結束的2018“流行”巡演,李宇春則是把重任交給了Gucci的新任創作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和傳奇設計師John Galliano共同負責。越來越大膽的嘗試,凸顯出了李宇春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2018“流行”巡演

知乎上曾有人問:為什麼李宇春出生草根,格局卻那麼大?

如今看來,她在米蘭時裝週上說的那八個字已經給出了答案:包容多元,選擇所愛。

生命的不同大概就在於,每一個物種,都是獨立的個體。李宇春有屬於自己的樣子,有你想象不到的美。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李宇春

2.燈塔

你在遠航時,見過燈塔嗎?

粉絲與偶像之間,大抵就是這樣一種遙相輝映的聯繫。

2005年,李宇春成為了經由粉絲之手創造出的第一個現象級偶像。在全民狂歡之餘,她的中性化氣質也挑戰著社會的刻板印象。喜歡她的人,叫她“春春”;不喜歡的人,隨意給她起侮辱性的綽號。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剛出道時,李宇春的粉絲應援

而她的粉絲“玉米”為了維護其形象,形成了一支空前的“無組織有紀律”團體——線上,在貼吧、天涯等社交平臺反擊黑粉;線下,組織井然有序、規模龐大的拉票活動。還有不少 “玉米”,由於李宇春出道早期在媒體和網絡上被“黑”得太慘,深感無力又無從保護她,因此在畢業後選擇了從事傳媒行業,希望用切身力量去為她做些什麼。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李宇春走到各地,都會有一群追隨她的歌迷

不同於周杰倫之於80後的情懷,鹿晗、吳亦凡之於90後的個性,TFBOYS之於00後的潮流,李宇春的粉絲,兼具了個性文化與大眾文化的雙重屬性。他們沒有明顯的代際感,只是基於對李宇春的認同而集結,但這個群體的凝聚力與活躍度,對主流文化影響深遠。

曾有“玉米”稱:“我們並沒有‘粉絲後援會’這樣的群體,全憑人多力量大、心往一處使。”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紐約消費情報公司博莫達的報告曾顯示,李宇春在他們研究的400多名中國明星中是名列第一的高潛KOL。

粉絲網的調查也顯示,李宇春的互動指數、用戶指數及人⽓指數在被調查明星中也是名列榜⾸。粉絲橫跨20歲到40歲,忠誠度極⾼。

若你有幸去過李宇春演唱會的現場,一定見過這樣奇妙而特別的景象——

演唱會必唱“玉米愛心基金”的公益宣傳歌《和你一樣》;

在歌曲《年輕氣盛》的獨白時,“玉米”會同步默契地齊口應答她的思辨;

李宇春本人也在歌曲《今天雨,可是我們在一起》時甘當和聲,把主音留給“玉米”一起大合唱;

李宇春每唸到一個致謝名字時,“玉米”都會跟著道謝,等唸到致謝歌迷時,他們會齊口說“不用謝”;

甚至每一次演唱會後,“玉米”都會自覺收集好自己和身邊的垃圾統一放到垃圾桶裡。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李宇春演唱會現場

“玉米”們和李宇春之間的互動,像一種行為藝術。他們表現出來的協同與默契,以及狂熱之外的自律自覺,不單單是崇拜與被崇拜,更是彼此獨立的參與者。

一位從小學就開始就追隨李宇春的歌迷,在被問及為何這麼多年還依舊在聽李宇春時,說:“因為彼此都在成長,但偶像依舊還跑在前面,所以自己也不能落下腳步,必須追趕上來。”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玉米界”的超級大明星夏奶奶,兩人曾在演唱會上隔空打招呼

3.流行

想要更接近李宇春,就必須要懂她的音樂,那是通往李宇春內心的唯一路徑。

2018年巡迴演唱會成都站前夕,她坐著輪椅去醫院的照片成為了熱搜話題。因彩排期間關節受傷,舊疾發作,甚至已經嚴重到不能下床的地步,主治醫生直接跟李宇春說:“你要停止你的演唱會了。”

然而,家鄉成都對李宇春的意義不言而喻。聽到醫生這麼說,李宇春還是會有些情緒失控。因為對於李宇春來說,演唱會不僅是一個歌手最完美的舞臺,更是她精心設計的一個藝術作品,是她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稱之為“紀錄片”。

李宇春

不太能接受的點在於,那是我精心準備的一個“禮物”,為了這個禮物你會花費很多精力、時間和心血,你會非常非常期待禮物揭開的那個時刻。當我的能力做不到我想要製造的驚喜時,就會有點沮喪。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受傷仍堅持彩排的李宇春

作為一個以選秀出道的歌手,李宇春對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很精準——音樂人。從2005年出道至今,她幾乎每年都會出一張專輯,每一個環節都要親自參加製作。

從2008年刷爆了各大榜單的專輯《少年中國》,到2009年9首作詞、8首作曲皆出自她手的同名專輯《李宇春》,再到從2011年全新概念專輯《會跳舞的文藝青年》,李宇春開始慢慢呈現出鮮明的個人特色。

而隨後發行的《1987我不知會遇見你》《野蠻生長》等專輯,更讓李宇春成為了流行樂壇不斷嘗試與突破的先行者。在歌裡,李宇春說:不管是春風得意或絕望頹廢,曉得了人言可畏。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專輯《會跳舞的文藝青年》是李宇春跳脫大眾習以為常的開始

2018年年底,李宇春發行了出道12年的第9張個人專輯,取名《流行》。

這張《流行》以數字專輯的形式面世,上線僅7個小時銷售額就突破500萬,打破了QQ音樂平臺最快突破鑽石唱片等級認證數字專輯的記錄。而專輯上“李宇春詞曲創作”的配置,無疑,也印證了這張專輯的良心品質。

在同名歌曲《流行》裡,她毫不修飾地揭開了娛樂圈的現狀:迷戀C位,迷戀整形,製造娛樂新聞,金錢至上等等虛浮表象。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專輯《流行》封面

在歌曲《年輕氣盛》裡,李宇春寫道:死於25歲的少年,終於在75歲那年下葬。願你一世清高,兩鬢斑白豔陽照。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李宇春

13年,9張專輯。幾乎每張都要發行實體版本,幾乎都要準備一場相應的演唱會,記錄下當時真實的思考。這是件並不容易的事情。

但李宇春始終對世界保持著獨特的敏感和抗爭:“我知道什麼是人氣,什麼是熱度,什麼是轟動,但在當下這個階段的我,更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在那些能帶給我創造力和成長性的事情上面。”

相比於大眾眼中的“流行”,李宇春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初衷和本真。

李宇春

我們這代音樂人究竟應該要做什麼樣的音樂,其實我想了很久。

因為當互聯網崛起之後,我們整個的聽歌習慣,包括接觸到的音樂流派越來越多,而且也不再受距離的困擾,我們聽的很多東西已經直接是歐美音樂了。

在我的大學時代,如果真的要去收藏一張自己很喜歡的歐美歌手的CD,是有一定難度的;再往前,我的父母一輩聽到都還是民族音樂;後來,港臺音樂盛行,電臺、卡帶成為流行音樂的主要渠道。而我是完全經歷過這樣的一個時代變化的歌手。

所以,有時候我會問自己:究竟應該做什麼樣的音樂。

在她看來,一切以數據、指標來衡量的“流行”,都無法真實地表現出人性的複雜,人們也不應當為了“流行”而模糊判斷標準、將質疑的本能拋諸腦。

於是,她藉由專輯《流行》率先發問,並試圖將來自四面八方的回答納入她的邏輯體系。她想告訴人們:“流行”如同時間一般,沒有固定的形態。而每個人都將不由自主地經過這條是起點也是終點的莫比烏斯環,不可躲避,無需躲避。

李宇春

我覺得應該用流行的身份,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讓更多人看到,其實理解的那個流行並不是只是一種膚淺的東西,我覺得應該要讓更多看不見的流行,更有意義的流行下來。

當一名流行了13 年的歌手,試圖脫胎於“流行”的共情和恐慌,開始想要呈現她全部經驗下的“流行”時,我們理當相信,她已經做好了準備。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專輯《流行》


13年前,她逆著流行走到臺前,有人說“李宇春定義了偶像”;13年後,她撕碎流行,想解開時代與自我的矛盾,人們說“幸好我們還擁有李宇春”。

究竟是時代成就了李宇春,還是李宇春指引了時代的風尚,十三年過去,人們還是會不知該如何定義她。可就是因為無法被輕易定義,才正是李宇春。

李宇春

對大家來說,“李宇春”這個名字代表著大家某一階段的認知,也許這個認知在某一階段就已經結束了,但李宇春這個鮮活的人還在不停地往前走。

年度評選之十分風尚|李宇春:逆流而行的“流行”

圖片和部分資料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