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白玉——和田玉

媲美白玉——和田玉

玉器歷來被人們當做珍寶,在古代,玉器被當做美好物品的標誌和君子風範的象徵,不僅如此,玉石飾品更是文化、藝術的載體,每一種玉雕圖案,都代表著人們對一些理念的追求和嚮往,正所謂“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

上等的玉料已經渾然天成,在呈現給世人之前已然經過了大自然的造化神功,在此之上無需雕琢,或者寥寥數筆就已經很完美了。但更多的玉料,則屬於“玉不琢不成器”,需要玉雕師把玉里不完美的部分比如裂縫、瑕疵去掉。

媲美白玉——和田玉

絕大部分玉雕,一眼看去是靜態的,但是細細品鑑,卻可以在靜謐中覺悟靈巧,於滯板中看到靈氣,玉雕講究靈動之趣,於靈動意境中,細心摸索玉雕的韻律,變化不已、運轉不息,動靜變化之中,已然達到最暢然的呈現。

或許有人要問韻味是什麼,要講明白韻味是怎麼回事,是很難的事情。在我看來,韻味是一件作品結合自身的料子,從佈局、線條、雕工等細節中透露出的那種舒暢感,深藏著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

媲美白玉——和田玉

<strong>和田玉的五大要素

第一:油潤度

行內有句話叫:翡翠看種,和田挑潤。這裡所謂的潤,說的就是和田玉的油潤性,就是看起來有著含蓄溫和的光澤,亮而不耀眼,有一種內涵豐富的感覺,並且以拇指指紋處捏壓,感覺油脂往皮膚裡滲透,有一種即將融化即將盤活的感覺。

第二:密度

也就是所謂的細度,這種感覺難以用語言描述,我們常說的“溫潤”一詞,其中的“溫”就是是指糯性好、吃光適中所散發出來的溫和光澤,“潤”就是由此得來的油潤感。在燈下或自然光下輕易看不到內部的結構,我覺得可以了,越細膩越滋潤越好。

第三:皮色

皮色,是和田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以前和田玉以白為貴,隨著大家對玉文化的慢慢熟悉與瞭解,帶皮色的玉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追捧,併成為當下收藏與觀賞的趨勢,皮色分為灑金皮、秋梨皮等,我們都知道籽料的皮色是經過河水中的礦物質幾千萬年的沖刷,沁入而形成的,因為皮色漂亮,而且帶皮色的籽料玉質乾淨,媲美白玉,所以帶皮色的籽料和好玉之間也有著某種聯繫。

第四、雕工

好料配好工,這個說法無可厚非,每個雕刻師傅都希望將作品注入自己的靈魂,人物的神態,造型的線條,通過嫻熟的刀工展現出來,一氣呵成,渾然天成,這就是純手工的魅力,是機雕完全達不到的效果,這個一看就看出來了。

第五、眼緣

和田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重要的是眼緣,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您找到了它,它也恰好出現在了你的生命之中,這就是眼緣。

媲美白玉——和田玉

在這裡,我並沒有把白度作為選購和田玉的硬指標,因為和田玉自是白度越高越好,要明媚,不發悶,我們常說的羊脂玉,形容一塊玉擁有像羊尾巴上的凝脂一樣的白度和光澤。

我們通常把好玉的白比作脂白、奶白、荔枝白,很多朋友認為和田玉越白越好,從而忽略了油潤性和雕工等其他影響作品的因素,這是一個誤區,一件好作品的價值應該從油潤度、密度、皮色、雕工、眼緣等多方面考量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