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頭版|公益訴訟,從“獨角戲”變“大合唱”!

“公益訴訟”近日成為社會熱詞,備受關注——省委常委會討論通過《關於支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省人大常委會將於11月聽取和審議省檢察院關於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報告,並對我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開展專題詢問;多名法學名家、行業專家受邀擔任省檢察院公益訴訟諮詢專家庫“外腦”……一連串大動作釋放強烈信號:我省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支持和關注度越來越高。

新华日报头版|公益诉讼,从“独角戏”变“大合唱”!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黨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務。作為全國首批試點省份,3年多來,我省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這條道路上“破冰”前行,探索司法保護公益的“江蘇樣本”。<strong>“公益訴訟不是‘獨角戲’,檢察院一家單打獨鬥不能解決問題,黨委、人大、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在更高的層次、更廣的視野下部署推進,是江蘇這項改革試點取得成功的關鍵。”<strong>省檢察院檢察長劉華說。

新华日报头版|公益诉讼,从“独角戏”变“大合唱”!

<strong>黨委政府為公益訴訟“撐腰”

新华日报头版|公益诉讼,从“独角戏”变“大合唱”!

射陽縣合德鎮耦耕堂村是遠近聞名的家畜養殖大村,近百家規模小設施簡陋的養殖場隨意排汙,造成河水汙濁,臭氣熏天,村民10多年來深受其擾。當地黨委政府曾多次嘗試解決養殖汙染問題,卻因多頭管理無法形成合力,收效甚微。

射陽縣檢察院走訪調查後,很快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向負有汙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相關部門發出督促履職檢察建議。建議發出後,檢察官多次牽頭召開治汙聯席會,實地督促環境整治行動,射陽縣政府召開專題會辦,達成整治方案,讓耦耕堂村恢復鄉村田園風光。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strong>2015年7月至今年9月,全省檢察機關共履行訴前程序4865件,提起公益訴訟302件,辦案數量居全國第一。

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汪莉介紹,3年來,我省檢察機關牢牢把握公益這個核心,主動向黨委、人大彙報公益訴訟工作,排查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通過公益訴訟以法治手段推動解決。

新华日报头版|公益诉讼,从“独角戏”变“大合唱”!

公益訴訟與中心工作同頻共振,與群眾期待合拍,促使黨委政府更加重視支持這項工作。省委出臺意見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撐腰”,自去年7月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全面推開以來,我省27個市、縣(市、區)黨委政府先後出臺支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意見。今年5月2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到省檢察院調研時強調,檢察機關是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要維護好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為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保駕護航。

新华日报头版|公益诉讼,从“独角戏”变“大合唱”!

同時,江蘇30家檢察院向當地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公益訴訟工作,得到各級人大的肯定和支持。省人大常委會分別於9月、10月兩次專題調研公益訴訟工作情況,泰興市、徐州銅山區等5地人大常委會也先後出臺支持公益訴訟的文件。

<strong>打通協作“脈絡”,聯手保護綠水青山

在崑山市巴城鎮,數十畝農田多年被爐渣堆積侵佔,廢渣多達15萬噸,堆積最高點距離地面15米。收到群眾反映的這一問題後,崑山市檢察院發出檢察建議,當地市場監督、環保、城管等部門迅速進行聯合整治,露天爐渣堆場被及時移平補植復綠。

這只是我省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協作共贏的一個縮影。全省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秉持<strong>“訴訟不是目的、維護公益才是目的”的價值目標,注重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訴前督促整改環節上,督促相關行政機關和社會組織自行履行職責,使公共利益在訴前程序中即得到有力維護,也增強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主動性、積極性,經訴前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比例從去年6月的82%上升至目前的93.1%。

新华日报头版|公益诉讼,从“独角戏”变“大合唱”!

“公益訴訟開始試點時,無錫國土部門多次收到檢察機關訴前檢察建議,我們開始也不理解,但現在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依法行政。”無錫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馬衛明一席話,道出我省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之間關係的轉變。

去年5月,江蘇在全國率先建立檢察機關和原國土部門公益訴訟協作機制,明確檢察機關發現原國土部門可能存在不履職或違法履職情形的,應進行前期審查,給其一個月的自查自糾時間。“通過這一舉措,檢察機關的司法權威和行政機關的專業素養相互結合,進一步促進依法履職水平,實現了雙贏。”馬衛明說。

<strong>從原告被告的對立衝突,到建立協作機制聯手保護綠水青山,生態公益訴訟新格局在江蘇初步形成。

<strong>拓寬參與渠道,人民群眾與公益訴訟“同行”

淮安市洪澤區委政法委辦公室主任周承傑,近日在下鄉參與鄉鎮基層矛盾調處工作時,住在洪澤湖周邊的漁民老陳反映,近期發現有人使用違禁品“藥魚”並販賣,擔心影響漁業生產。周承傑認真地把這個問題記在《網格化“公益損害觀察員”上報問題情況表》上。

“作為損害觀察員,只要有群眾反映破壞生態環境、異地傾倒廢物、非法採砂等危害公共利益的不法活動,我就把相關線索反饋給派駐檢察室和檢察服務站,讓檢察機關介入調查。”周承傑說。

在江蘇,隨著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越來越多地進入公眾視野,人民群眾參與公益訴訟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成為公益訴訟的重要參與對象和力量補充。<strong>截至目前,已有3756件群眾舉報案件線索經仔細甄別後立案。

新华日报头版|公益诉讼,从“独角戏”变“大合唱”!

今年起,全省統一開通公益訴訟舉報電話12309,“公益眼”“隨手拍”等移動實時在線舉報平臺在全省推廣,不少地方還創新推出“公益損害觀察員”制度,打通公益訴訟線索收集的“最後一公里”。

新华日报头版|公益诉讼,从“独角戏”变“大合唱”!

同時,檢察機關通過民事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督促推動相關社會組織依法提起民事訴訟,相關社會組織提起訴訟後,檢察機關根據需要支持起訴,鼓勵和幫助社會組織發揮應有的作用,增強了公益司法保護的社會參與。

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不僅需要司法機關的努力,也需要行政機關、社會組織以及每一個公民的努力。<strong>“江蘇公益訴訟工作一定會與江蘇發展大局合力合拍、同向同行。”劉華表示。

新华日报头版|公益诉讼,从“独角戏”变“大合唱”!

<strong>來源│新華日報

<strong>文字 | <strong>顧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