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顆石榴籽丨“張霞媽媽”和她的多民族娃娃們


我是一顆石榴籽丨“張霞媽媽”和她的多民族娃娃們


“張霞媽媽,你好嗎?我們全家都很想念你,也很擔心你的身體。你讓同事轉送給我們的禮物都收到了,有巧克力、手鐲、紗巾、髮卡,還有漂亮的裙子。我們要努力學好功課,去上內高班,考上好大學。”自治區氣象局幹部張霞看到這條微信,禁不住溼潤了眼眶。

發來微信的人,是喀什地區伽師縣克孜勒蘇鄉尤勒其村烏普爾 • 依斯拉木的孩子。

時光倒流,2016年年底,剛聽說要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時,張霞就主動表示,希望跟一個生活比較困難的家庭結為親戚。於是,張霞和烏普爾一家相識了。

當年12月,張霞剛剛結束了一場性命攸關的大手術,便報名了“結對認親”活動。很多同事都擔心她的身體能否能扛得住冬季的嚴寒和火車的顛簸,但是她堅持要早點去認親。

當張霞拎著大包小包,第一次踏進了烏普爾家,並用維吾爾語和一家人打招呼時,全家人都興奮極了。自此,烏普爾的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她“張霞媽媽”。 

我是一顆石榴籽丨“張霞媽媽”和她的多民族娃娃們


張霞首次來到烏普爾 • 依斯拉木家認親。

<strong>愛灑內高班

其實,出生在喀什,長大在喀什,會說簡單維吾爾語的張霞,早已是一群多民族孩子的媽媽。

2009-2012年,張霞作為新疆內高班輔導老師,在深圳、廣州等地的內高班工作了三年,這期間她與內高班的新疆孩子們一直生活在一起,幫助他們輔導功課、照顧生活、疏導心理,每逢寒暑假回到烏魯木齊,她的家又成了孩子們往返的接待站。

“張霞媽媽”,既是孩子們對她的稱謂,也是對她最高的讚賞。一名維吾爾族女生因生活瑣事心生頹廢,張霞時刻陪伴著她,耐心地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女孩重拾信心並考入了新疆醫科大學;一名蒙古族女生家庭貧困,沒有錢繳納學費,張霞就自掏腰包拿出3000元現金交給她,喜極而泣的女孩緊緊抱住了她;當得知一名家境困難、患有重度心臟病的東鄉族男生與自己同住一所醫院,張霞直奔ICU病房,塞給一籌莫展的家長1000元現金救急。

我是一顆石榴籽丨“張霞媽媽”和她的多民族娃娃們


阿孜(左二)在張霞家裡參加生日聚會。

<strong>愛的傳承

“張霞媽媽”的孩子太多了,這些被愛滋養、成長起來的孩子,如今已接過接力棒,在愛的道路上跟張霞並肩奔跑。

阿力木江曾是張霞的學生,畢業後回伽師縣任教,碰巧也是烏普爾二女兒的老師。給孩子們補習功課,買禮物去烏普爾家探望,是阿力木江閒暇時最愛做的事情。

常去看望烏普爾一家的,還有一個名叫阿孜的女孩。阿孜曾經面臨綴學,在張霞一家的資助下完成高中學業,並考入北京師範大學。

即將工作的她,這樣描述著自己與“張霞媽媽”愛的歷程:“我確實是個幸運兒,遇到了像媽媽一樣的張霞老師。她不僅在精神上支持我,還資助我完成了學業,實現了人生的理想。她的善良感動、影響著我,她對烏普爾一家盡心盡力地呵護,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也已經把烏普爾一家當做自己的親戚啦!”

張霞的愛心之舉,像一盞明燈,不僅照亮了自己的人生,更照亮了孩子們的成長之路,各民族的孩子正在像花兒一樣綻放,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