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控制小孩玩手機、看電視的情況?怎麼利用寒假時間改變孩子的壞習慣?

閩南興仔


網上有一篇文章叫《想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文章說的現象恰好是現在多數家長頭疼而又沒有辦法解決的。想想十年前,孩子們的娛樂就在外面,跳皮筋,打彈鬥,捉迷藏…一到放假他們捉急忙慌把作業寫完,其他時間就在外面野去了。現在條件好了,人們都住到樓房裡了,孩子們基本上一天到晚呆在家裡,學習完除了手機就是電視電腦,還有什麼讓他們玩的呢?

身為家長和孩子們鬥智鬥勇,勞心勞力,可是效果並不理想,自己滿肚子委屈還無處發洩,可真是可憐呀。我一般是從這幾個方面來控制孩子的:

1、制定學習計劃。假期雖然是一個讓孩子休息的階段,但絕對不是一個讓他們放鬆的時間。很多家長恰恰把這個時間當成放鬆了。你可以在放假的第一天就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在計劃當中留出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讓他玩玩手機,或者看看電視。比如我家孩子,早上八點起床洗漱完畢吃完早飯大概是八點四十,然後開始寫作業一直寫到十一點半,休息十分鐘吃午飯。早上的時間直接不讓他碰任何電子產品。中午休息到兩點,開始練一個小時琴,休息二十分鐘後開始學習,一直到五點半。這個時候可以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或手機,之後吃晚飯。晚上檢查他一天的學習,大約到八點,接著就是他自己的時間。

很多家長認為制定學習計劃一點作用都沒有的,實際上,孩子的每一個計劃你都要陪著他。當他腦海中沒有玩手機看電視的意識時,我們的付出就有成效了。

2、把閒暇時間利用起來。

家長不能讓孩子一直處在學習的狀態,這不現實也不可能。那麼閒暇時間該怎們辦?我一般是這樣處理的:領孩子轉街,特別是轉轉市場,讓他們學會觀察社會;陪孩子做手工製作,這個有點難,我一般是從網上學手工製作然後在陪孩子一起完成;和孩子做體育運動,把孩子帶到體育館和他玩玩球類運動,能做的事太多了,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分散他對手機或電視的依賴和注意力。


3、給他一定的時間接觸電子產品。有時候作為家長與其和孩子鬥氣,還不如適當放手。這個放手不是說直接不管,那是不稱職!適當放手就是和他商量一天只能接觸一個小時,或者一週接觸幾個小時(合理的時間),到前提是要讓他答應說到做到。家長孩子雙方相互約定,相互監督!

4、從自己做起!很多家長自己看著電視,玩著手機,嘴上喊著孩子幹這個幹那個,一點都不反思自己的行為,要知道家長可是孩子最直接效仿的對象。因此,先扼殺自己玩手機看電視的慾望,然後以身作則!


總之,方法很多,但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和恆心,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我是好人1576


孩子考完試之後,已經在家裡呆了四天,包括週末這四天,一開始是自由安排,讓他自由安排時間,他玩遊戲玩微信玩抖音,一般來說,我都不會給嚴厲限制。

一天晚上他自己玩到12:00我先睡了,我也沒有責備。因為經過考試這麼大的一個壓力之後,大人都要好好的放鬆一下,更何況孩子呢。

從現在開始,我準備給他養成一個很好的時間觀念。每天做讀書筆記,每天語數外都要進行學習。

現在我用的是番茄鍾。大家也可以用手機裡面的自動計時。就是每次25分鐘完成一個任務,如果提前完成了他就可以消息提前休息。

如果往後呢,然後再往後延長25分鐘。中間休息5分鐘到10分鐘。

25分鐘之內,我要求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腦袋裡面不要想著別的事情。

目前我想,這樣一個時間限制,把每天的任務做好規劃,剩下的時間,可以自己安排。還可以出去鍛鍊踢球,走路散步,同時也每天進行很好的一個交流,在掌控時間的過程當中進行很好的交流。

至於手機,我覺得如果你不能夠控制你自己的手機使用時間,你就不要去想著能夠控制孩子的使用時間。


一枚婦女


小孩子都喜歡有規律的東西,比如說制定一份計劃表,幾點到幾點吃水果,幾點到幾點做遊戲,幾點到幾點讀書講故事⋯他會樂在其中,執行"任務",如果堅持得好,可以有獎勵,比如看一場電影,比如去一次科技館或圖書館⋯

兒子9歲了,剛放假,知道自己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己主動要求我幫他制定假期學習計劃。

劃了一張表格,每天包括朗讀、考生字、寫日記、練毛筆字、口算、玩兒等十幾項。完成一項,自己劃對勾。必須有質量地完成,我會檢查,並讓他改錯。一天的任務完成,時間就歸他自己(當然也不多了)自由支配,這時候可以看電視了。

整個假期46天,除去春節、旅遊,只允許有10天不完成每天規定的任務,如果超過10天沒完成,從此再不買玩具,如果按計劃完成,就可以實現一個合理的要求。

堅持了一段時間,表現還不錯👍不用每天催促,自己就去做了。即便是去奶奶家住,媽媽也放心。

我調侃他,說希望他別完成任務,那就太好了,再也不用買玩具了。他為了有更多時間玩兒,時間抓緊了,不磨蹭,而且我相信,他會堅持完成任務!

歡迎關注 媽寶故事匯 在故事中育兒,在歡樂中成長!



媽寶故事匯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

孩子玩電子產品令很多父母焦慮。尤其是每逢寒暑假,這個問題更成為很多父母頭疼的普遍問題。

<strong>父母們該怎樣引導孩子正確接觸電子產品呢?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 表達擔心並告知危害

看到孩子玩電子產品,很多父母的做法通常是提醒、指責甚至嚴厲禁止。但很少有人願意專門的找個時間與孩子坐在一起聊聊自己的擔心以及電子產品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

在很多孩子看來父母只是希望他們用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或者父母一直強調的玩手機對眼睛有危害,也只是父母誇張的說辭。很少有孩子能真正體會到家長的用心良苦。

所以家長們不妨專門找個時間,與孩子一起坐下來,告訴孩子:自己之所以那麼重視ta玩手機這件事,是因為擔心ta的眼睛、ta的健康以及關注ta的心理等問題。

<strong>下面這張表總結了電子產品給孩子帶來的視力、脊椎和骨骼發育、心理、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影響,用來幫助家長們更加詳細的向孩子解釋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會帶給ta們的危害。

<strong>

需要注意的是:

  • 在與孩子交談的過程中,家長需要首先對孩子熱衷於電子產品的行為表示理解。因為電子產品的誘惑甚至很多成人都難以抵禦,更何況對年齡尚小的孩子。
  • 同時家長們也需要意識到現在科技如此發達,完全杜絕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不僅不現實,還會讓有些學齡孩子由於缺少與同伴的“談資”而影響他們交友——孩們之間的交流就如同我們大人一樣,是需要有共同話題的。

二.與孩子建立約定並監督執行<strong>

<strong>建立約定

  • 每次看電子產品的時長(如:每次使用15分鐘)、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次數(如每天不超過2次)以及時間(如每天晚上完成作業後)等;
  • 使用電子產品瀏覽的內容(比如我和兒子的約定是:在少兒節目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視頻、下載每一個新的遊戲前詢問長輩是否適合、自己不確定是否適合的內容請長輩把關等等)

<strong>監督實行

在與孩子做了約定後,父母們接下來要需要監督孩子遵守約定。

具體做法:

  • 在孩子沒有履行約定時,要用和善的態度、堅定的語氣提醒ta:關於使用手機,我們的約定是什麼?注意,提醒的過程中家長們要放棄對孩子的評判、指責甚至嘲諷。
  • 在看到孩子按照約定執行時,鼓勵孩子。

可以這樣說:媽媽注意到這兩天寶寶都是嚴格按照我們使用手機的約定來做的,所以媽媽要感謝寶寶遵守了我們的約定......

三.全情陪伴,以身作則

很多家長在平日忙碌的時候,喜歡給孩子請“電子保姆”,在這裡建議父母們,特別是低齡寶寶的父母們,請不要使用電視、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來陪伴孩子。

家長需要重視的兩點是:

  • 與電子產品相比,很多孩子更願意選擇與爸爸媽媽一起遊戲。

不管你的工作有多麼忙碌,每天保證至少半個小時的全情親子時光,對於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在要求孩子放下電子產品前,家長們需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總之,電子產品對於孩子並非洪水猛獸。家長們只要加以正確引導,電子產品也可以為孩子的成長貢獻積極的力量!

我是梅子,歡迎關注@梅子說育兒瞭解更多育兒話題。歡迎您將此文轉發給身邊更多需要的朋友,非常感謝!


梅子說育兒


小孩子為什麼會看電視,玩手機?其實可以問問我們大人自己,為什麼也會追劇,玩手機呢,雖然說對於成年人來講手機是社交用的,但是你聊微信,玩遊戲,刷微博的時候都是何種心態呢?

孩子玩手機這種現象,與周圍環境也有很大關係,很多家長到處求助,老師,夫妻互相埋怨,“老師,我兒子天天抱著手機,要過來就哭,你給管管。”“你閨女天天玩手機,你到底管不管呀,你是怎麼當爸(媽)的”……先別怨,你可以回過頭想一想,在你忙的時候,孩子哭鬧煩你的時候,你有沒有打開電視或是扔給他手機來讓他安靜。

一個寒假的時間也許不算長,但是家長可以堅持從以下幾點來幫助孩子改變。

陪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想想我們小時候,大自然就是樂園,一堆土都能玩一上午,小夥伴多,現在的孩子可以一起撒歡的小夥伴很少,家長可以找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陪著孩子一起去做,比如趕年集,置辦年貨,一起收拾家裡,鍛鍊身體……

以身作則。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必須首先放下手機,關上電視。

任何一個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貴在堅持,不要死命令規定,這樣會適得其反,要懂得幫孩子找到比手機電視更有意義的事情。


莞爾手工坊


有句話叫以身作則!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家長得起帶頭作用,大人天天抱著手機和孩子零溝通,還指望孩子坐下來看看書嗎?顯然那是不可能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假期計劃,不管是老人帶,還是父母帶,要安排每天固定時間寫作業,下樓活動時間,課外特長班時間,雖然是放假,但是要合理安排每天的時間!當然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看電視,可以每天抽出半個小時讓他看,但是時間到了,🉐關!從小保護視力!


菲妮21756933


大人做榜樣!陪孩子的時候不玩手機,專一陪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