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高速路” 趕上“首班車”

當前正值脫貧攻堅衝刺階段。達州市堅持“以互聯網+農村市場”為抓手,著力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下足脫貧“繡花功夫”,進一步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3個,省級電商脫貧奔康示範縣2個,省級綜合示範縣1個,支出資金4354萬元,累計打造鄉村服務站點1150個,開展電商培訓5萬餘人次,推動10餘個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升級,針對茶葉、黑雞、蜂蜜等8個特色農產品開展質量溯源體系建設。

精準扶貧 發揮互聯網優勢

達州市總結推廣電商扶貧經驗,引導縣(市、區)把電子商務列入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通過互聯網把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連接起來,建設鄉鎮村電商服務、物流配送等多個站點,開展電商專業培訓為農村電商提供人才保障,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2018年全市電商扶貧成果喜人。其中,達川區完成了對太陽山村、二尖村等35個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的打造,培育新型市場主體完成農民專業合作社87戶;大竹縣建設了鄉鎮村電商服務站點140個,開展電商培訓14212人次;開江縣成功申報全省商貿流通脫貧奔康示範縣,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已初步建立,建設完成20個鄉鎮的電商服務站和物流中轉站、56個農村服務點。

市場聚集 提升現代流通水平

為建設更完備的農村市場體系,達州市對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新改建達川區、萬源市、大竹縣等多地的鄉鎮農貿市場,在解決了農戶農產品銷售問題的同時,更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帶動周邊農產品市場的發展。其中,達川區石橋、福鑫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大竹縣鴻明農貿市場已完成升級改造,迎客松、西緣、西門等5個農貿市場正進行升級改造,完善了城鄉農貿市場體系。

走出達州 突出地方產品特色

達州因地制宜,積極支持引導達州企業、產品參與“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活動,幫助涉農市場主體和特色優勢產品拓展市內外經銷渠道,提高市場佔有率,支持特色農產品、手工產品、優勢農業種養技術“走出去”。

2018年達州市本地品牌成績喜人。其中,宣漢縣組織36家企業參加“首屆進口博覽會”“渝洽會”“西博會”及“三大活動”共12次,有力地推介了宣漢縣農產品品牌,提升了知名度,“宣漢脆李”“漢璽牛肉”“女神冷吃”等為代表的農產品銷量不斷增強;達川區組織了9家企業參加不同形式的展會活動,實現銷售額2186萬元。

激發活力 提升現代服務水平

結合自身特點,達州市各區縣在物流、旅遊、商貿餐飲三個方面加強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激發市場活力。其中,達川區電子商務物流園區整合中通、快捷、全運、樂達等22家物流企業,優化線路,提高效率,打造“巴山妹子”“川妹子”等家政服務知名品牌;依託巴山大峽谷旅遊扶貧資源開發,宣漢縣投資打造特色旅遊商業街三條,培育打造旅遊商品門店38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