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這一天,我們聊生死,我敢談,你敢來嗎?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首,陽氣初萌,冬盡春回,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萬象更新,乃大吉之日!

冬至不是人生凜冬,而應是人生更好段落的開始。

HUG 論壇溫暖而理性,頂級講者們將為您送來冬日裡的生命暖陽。

說生死,論抉擇,談方法,一場可以和家人一起參加的分享會!

他們

她,是一位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斜槓老年”,斜槓之一的職業是墓地導遊;

她,是“醫學界”傳媒總編助理,一篇文章——《早晨五點,媽媽走了……》引發了安寧緩和醫療業界大討論;

她,是《南方人物週刊》2016年度“中國魅力人物”、2017年榮耀醫者“人文情懷獎”的獲得者;

她,是國內最早的生前預囑推廣者,中國大陸居民首個可以使用生前預囑文本“我的五個願望”由她推出;

他,是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前社長,醫學人文大家。

當他們在冬至的這一天聚在一起,他們,會聊點什麼?

未來已來

2018 年的冬至,離聖誕節還有 2 天,離 2019 年還有 9 天,2018 即將老去,且一去不返。

2018 年的冬至,有的生命將從無到有,有的生命卻從有到無。對新生命我們常抱有喜樂,對即將遠行的靈魂我們卻往往無法割捨……

人生有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最難的功課莫過於道別,更何況永別。

如果你問我道別為什麼這麼難?

我也許會回答,在那一刻來臨之前,幾乎不會想、不願想、不敢想;但,當那一刻來臨之即,所有……也許是此生無法彌補的錯過。

那麼,你是否曾遭遇過生離死別?是否那一刻沒來得及好好告別?——當時的猶豫、難過和無措至今無解?

你是否想過究竟該怎樣與自己或家人道別?生命的盡頭誰做主?醫生?家人?還是自己?

你是否家中正有老邁長者,卻苦於走不進他們心裡?眼見他們日漸衰弱卻不知如何陪伴照護?

你是否有親人、朋友、同事身患絕症,卻被隱瞞真相、身陷靈性痛苦?

你是否是 80 後,90 後,在面對父母離世時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無助且絕望?

(你看到這裡是否想要逃避?是否不想觸碰心裡某個地方?小編預先內測過本文,男生迴避度甚至超過女生。

但如果你和安寧緩和醫療相遇,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對你說:你會豁然開朗。

因為這本該是一個生死兩相安的世界,只是我們還沒有學會面對。)

這是每個人必修的生命功課,與其迷惑、逃避、焦慮、恐懼,不如讓我們互相給予能量,一同學習。

為此,我們邀請到了國內緩和醫療業界大家,分享他們的生命經歷與體悟。

“安寧緩和醫療”可以幫助醫護、患者和家屬學習如何相處、以及如何自我相處,這門功課不僅是一個人的絕處逢生,更是一群人高度共識下的理性認知、彼此溫暖和深切照護。

在生命的盡頭,緩和醫療讓醫者走出困境,患者與自己和解,家屬不再無助和糾結。

冬至這一天,讓我們直面生死,致敬生命!

HUG論壇 演講者

【演講者】陸曉婭

一位墓地導遊/公益者/寫作者/生死學探究者與傳播者

北京師範大學《影像中的生死學》 教授

主題分享:《當我寫遺囑時我想寫什麼》

冬至这一天,我们聊生死,我敢谈,你敢来吗?

【演講者】燕小六

從事醫療新聞報道十餘年

一篇《早晨五點,媽媽走了……》引發緩和醫療界大討論

主題分享:《死亡降臨時,“你”不是孤單一人》

冬至这一天,我们聊生死,我敢谈,你敢来吗?

【演講者】寧曉紅

2016年度《南方人物週刊》“中國魅力人物”

2017年榮耀醫者“人文情懷獎”獲得者

主題分享:《醫療盡頭,我遇見緩和醫療》

冬至这一天,我们聊生死,我敢谈,你敢来吗?

【演講者】羅點點

醫生、作家

國內最早的“生前預囑”推廣者

推出首箇中國大陸居民可以使用的生前預囑文本:我的五個願望

目前已有近3萬人簽署了生前預囑協議

主題分享:《選擇與尊嚴,我們都是受益者》

冬至这一天,我们聊生死,我敢谈,你敢来吗?

【演講者】袁鍾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前社長

中國醫學科學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主任

主題分享:《我“樂生厭死”民族》

冬至这一天,我们聊生死,我敢谈,你敢来吗?

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