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收“紅包”轉存:情法之間貴在平衡

點擊上方“龍江名醫聯盟”即可訂閱!

廣東順德某醫院外科醫生陳演志近日發的一條朋友圈信息,引來不少同行和朋友點贊。陳演志負責一名患者的手術,患者家屬堅持向他塞了一個紅包,為顧及病患家屬的精神需求,陳演志先暫收保管。1000元攥在手中,陳演志會怎麼做?他來到醫院計財處,將這1000元存入該名病患的住院賬戶上。

“紅包之謝”的本意並非出自賄賂,醫生更無強索的成分,僅是病患家屬表達樸素情感的方式流露。或許在患者家屬看來,醫生為了救治自己家人而辛苦付出,大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功德,區區一個紅包都無以表達謝意,形而上的“謝謝”兩字更無以承載“報答之訴”。就僅情理和常理來說,患者家屬有此出於真心的行為方式,都值得理解和尊重。

但是,救死扶傷本是醫者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屬於正常履行職責的表現,功成之後收到一個“謝謝”足矣。而從廉政要求和職業操守來說,收受紅包都是一種違法違紀行為,也是行業作風整治的重點所在。一度以來,醫務工作者收受紅包禮金業已成為行業頑疾,也是造成醫患關係惡化的重要誘因。

医生收“红包”转存:情法之间贵在平衡

一方面,若正常履行職責尚需紅包加持,會變相增加患者負擔,也會加劇醫者的逐利衝動,並將手中的責任和義務變成赤裸裸的牟利工具,如此異化既是患者難以承受之重,也是正常醫療秩序的難以承受之重。

另一方面,醫療行業作為與民生密切關聯的基礎性行業,從業者操守的高低和整個行業風氣的好壞,不僅對本行業具有決定性作用,其外溢效應也會對整個社會風氣帶來災難性影響。

情與法的衝突下,“紅包”已成為許多醫務工作者面臨的煩惱,收則為法律和制度所不容忍,紅包之類的“糖衣炮彈”會讓自己忘卻初心,有變質的風險;不收又可能會傷害患者及其家人的一片好心,讓他們展開更為豐富的聯想,帶來更大的誤解和誤會。

強拒可以表達鮮明的態度,卻未必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因為這會傷害到患者及其家人真摯的情感。暫時收下“紅包”,也就表明自己領受了對方的謝意;不直接回絕,而是充分顧及了對方的感受。之後通過轉賬的方式,將“紅包”轉給對方作為醫療費用,既可以讓錢從哪兒來回到哪兒去,又可以減少上繳所帶來的損失,錢轉了一圈後回到了起點,但其間所包含的內涵、情感和尊重,卻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宣洩。這種在情與法之間的平衡處理方式,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達到了最好的效果。也正因如此,外科醫生陳演志這個“機智”的決定,才會引來網友們的紛紛點贊,併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

在“紅包”成為橫亙在醫患關係之間的一道巨大鴻溝之時,填平則需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其間既需要雙方基於紅包危害性的認知下,具有遠離式的行動自覺;又需要醫務工作者在處理方式上,更加靈活而人性,在慮及患者和家人情感的基礎上,做到利益保護的最大化,繼而達到情感有表達、利益有保護和思想受教育的三重效果。如此,醫患關係才會在互相理解、尊重與信賴中,得到持續不斷的改善和優化。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