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品牌思維的6大轉變

互聯網時代,品牌思維不改變過來,永遠也做不好品牌,更別提打造品牌超級IP!

傳統媒體時代,品牌有點像英雄,要求消費者拜服:我有一個偉大的產品,有一個知名的專家或者明星幫我代言,我入駐了一線城市主要的商超,主流媒體都可以看得到我的品牌和產品報道。

互聯網時代,品牌更像朋友,與消費者一起玩耍:我有一個創新的產品,粉絲反響還不錯,主流自媒體平臺和主要網站都有我的品牌發聲,大家可以和我互動,也可以幫我轉發和分銷產品信息!

那麼,互聯網時代要怎麼打造品牌呢?從思維層面就要有六大轉變,觀念和認知轉變了,方法則層出不窮!

第一大轉變,從顛覆到微創新

顛覆意味著成功,也意味著風險。但互聯網的出現,讓我們可以有更大的容錯空間,可以解決客戶的微小痛點入手,比如現在有些講睡前故事的公眾號也做的蠻好,但是這是很大的創新嗎?沒有,只是把線下的故事搬到線上,但是確實也解決了一部分寶爸寶媽的痛點。

第二大轉變,從細分到社群

以前做市場細分,主要是從背景屬性,比如性別、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等等,但現在一定是以社群為基礎。社群因為代表著一種亞文化,像以前以二次元為營銷對象簡直不可想象,因為受眾基數太小。

第三大轉變,從定位到灰度

定位要有,但是也不能固守定位,尤其是初創品牌,因為定位就意味著取捨。正確的做法就是保持一定灰度,讓粉絲去評測,然後再確定自己的定位和內容運營。

第四大轉變,從現場到延伸

媒介即延伸,只不過以前的延伸還是不夠。移動互聯網,讓我們能夠更直接體驗到品牌和產品。比如房地產的VR設備,可以直接體驗到樣板間的形象和格調。比如短視頻,可以讓你直接體驗到原產地的點點滴滴,你看抖音裡面就有很多在野外教人做菜的自媒體。

第五大轉變,從傳播到連接

以前是做傳播,現在是做連接和互動。以前做品牌傳播最重要的是媒體資源和廣告創意,現在做品牌傳播最主要的就是內容和文案。為什麼?因為連接,因為推薦算法的精準連接。

第六大轉變,從模糊到精準

傳統品牌做廣告浪費一半廣告費,互聯網品牌做運營,清晰知道各大指數變化,流量多少、閱讀量多少、粉絲關注多少、轉化率多少等等。

目前,還有很多品牌策劃從業者依然執著於定位,定位沒有錯,但是還要有互聯網思維,而不是走傳統品牌營銷的老路。因為傳統品牌營銷策劃路徑太長,從品牌定位到消費者認可,還得經歷明星代言、渠道建設、終端體驗、媒體傳播等階段,而互聯網品牌的打造更加高效便捷。

其實,現在已經步入大數據推薦算法的後互聯網階段,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內容和文案,以自媒體為核心,通過內容創作(視頻和音頻)和文案創作來吸引精準流量,運營粉絲,建立社群,和粉絲一起運營品牌,實現品牌的高效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