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閃婚NEVS後會不會完勝寶能、華夏、萬達造車邏輯?

儘管恆大與“舊愛”FF剛剛和平分手半個月,可轉眼間,“新歡”來了。

1月15日,恆大集團旗下恆大健康發佈公告稱,以9.3億美元成功收購全球性新能源智能汽車集團NEVS的51%股權並獲得多數董事席位。

恆大閃婚NEVS後會不會完勝寶能、華夏、萬達造車邏輯?

根據公告,恆大方面已經於1月15日支付了第一期4.3億美元,餘下部分將在今年1月底前支付。

恆大方面表示,收購NEVS在於看中後者的團隊、純電動知識產權、智能化技術佈局和量產資質:

1、NEVS在瑞典擁有世界頂尖水平的電動智能汽車研發中心,擁有超500人的全球研發團隊,多元化的國際管理團隊,員工超1800人。

2、NEVS自主研發的知識產權涵蓋“三電”動力系統、車聯網、生產和製造等領域,如電池冷卻系統、車輛安全系統及車載空氣淨化系統等均為世界領先技術。

恆大閃婚NEVS後會不會完勝寶能、華夏、萬達造車邏輯?

(上圖NEVS,下圖FF91部分性能展示)

(1)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Phoenix系列純電動汽車研發平臺,具備屈指可數的純電動汽車整車正向研發能力。

(2)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已實現量產級應用。

3、量產能力及資質(敲重點!!):

(1)已研發兩款達到量產條件的純電動汽車車型。

(2)擁有已達到量產能力的瑞典特羅爾海坦以及中國天津生產基地,並正在籌建上海生產基地。

(3)是目前獲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核准的新能源汽車整車資質十家企業之一。

恆大閃婚NEVS後會不會完勝寶能、華夏、萬達造車邏輯?

這比對FF91還有“胎死腹中”的可能性,易懂君覺得,這次恆大選的新歡是靠譜多多了叭。

同時,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生產資質一直是心頭的痛。

而恆大拿下NEVS之後,相當於曲線獲取了生產資質。

據瞭解,在2018年,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佈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13批)》公告上,NEVS即“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為工信部核准的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併成為國內第10家擁有發改委和工信部“雙資質”的新能源車企。

這或許不難理解,在和平分手的半個月後,恆大為何閃婚NEVS。

眾所周知,自去年年初恆大宣佈進軍高科技產業後,過去一年的時間裡,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恆大的大動作一直不斷。

除去與FF從合作至分手不說,2018年9月,恆大以145億巨資入股廣彙集團成為第二大股東。

據瞭解,廣彙集團下轄三家A股上市公司廣匯物流、廣匯能源和廣匯汽車。其中,廣匯汽車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經銷商,而截至2018年中期,廣匯汽車已佈局全國28個省市,持有771家4S點,以及60個乘用車品牌,蘭博基尼、奧迪、奔馳、凱迪拉克、雷克薩斯等高端品牌的經銷服務網點近50家。

此次恆大“閃婚”NEVS,有業內人士評論稱,恆大此番投資NEVS,再次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手筆投入,既是其積極向高科技轉型的體現,也反映了其堅定不移地助力國家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地決心。同時,也標誌著恆大已完成新能源汽車基地、研發、生產、銷售及售後服務全產業鏈佈局。(一臉傲嬌)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恆大在入局汽車領域上,對比其他房地產企業更有勝算?而目前,其他房地產商汽車轉型之路又是如何呢?

早前,蓋世汽車網展開了相關調查,在“您覺得房地產企業從哪個環節切入汽車製造成功的可能性更大”這一問題上,有49%的參與者最為看好配套設施建設環節,而像很多房企看好的整車生產僅19%的參與者看好。

恆大閃婚NEVS後會不會完勝寶能、華夏、萬達造車邏輯?

而目前,涉足整車生產的房企例子有如,寶能入股觀致、華夏幸福通過旗下知合系入主合眾新能源、恆大收購NEVS、萬達投資銀隆新能源等。其中觀致在引入寶能後,各項業務取得明顯改善,據悉去年11月,其銷售量環比增長了201%,同比增長27%,創下了歷史新高,單月銷售量達到3460輛。

另有一些地產企業則傾向從汽車核心零部件做起,如萬達、冠城大通。去年11月,已投資整車生產的寶能亦投資30億元,成立電池技術公司。

上述可知,目前房地產企業在做汽車營生時,大致可分為 “整車生產派”及“核心零部件派”。

但易懂君認為,要想讓新能源汽車“跑起來”,首先,配套設施要齊全,特別是充電樁、充電站、換電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是至關重要。

而據近日中國充電聯盟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30萬臺,通過聯盟內成員整車企業採樣車樁相隨信息數據顯示,建設安裝私人類充電樁47.7萬臺,公共樁和私人樁共計約77.7萬臺,同比增速為74.2%。

中國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主任仝宗旗表示,2018年全年,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3.1萬臺,相比於2017年全年24.2萬臺的增量,提高36.8%,新能源增量車樁比近3:1。

從車樁比數據可知,目前,國內充電設施佈局仍不夠合理,充電樁等基礎配套設施領域或存在較大的投資機會。

恆大閃婚NEVS後會不會完勝寶能、華夏、萬達造車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