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關鍵詞:生育基金

今年8月16日一早,跟七夕節一起刷屏的,除了滿網的甜言蜜語,還多了一條新華日報的刊文:《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文章認為我國鼓勵生育的措施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應對政策。文章建議立刻全面放開生育。中期內,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儘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同時對丁克家庭徵收“社會撫養稅”,生育基金採用現收現付制,即個人累計繳納而尚未取出的生育基金,可用於政府對其他家庭的生育補貼支付,不足部分再由國家財政補貼。

輿情爆發:網友不滿

新華日報是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該文章作者劉志彪、張曄來自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該文一出,便引發了網友的一通人肉和激烈討論,各大主流媒體、新浪微博官微也紛紛轉發,評論區也可以說“炸開了鍋”,網友紛紛從各自的角度就此問題各抒己見。

不難看出,網友大多認為該文章中提出的放開生育和按比例繳納生育基金兩個問題並不可取,整個網絡相關輿論負面情緒嚴重。大部分網友認為,這樣的政策帶有強制收繳錢款之意,同時他們認為,生育是人生來的自由權利,強制性的生育政策,顯然不符合當下以民為重的政府宗旨。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也有網友對很多官方微博賬號屏蔽、刪除評論的行為表示不滿,認為不論民意如何,封鎖輿論開放性有失公允。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也有極少部分網友認為,當下獨生子女確實揹負很大的社會壓力和生活負擔,是早年計劃生育政策所致,放開生育也不無道理。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知雲輿情:系統分析

從全面放開生育與生育基金相關話題的關注度不難看出,8月16日新華日報的文章,將該領域的討論引向了峰值,16、17兩日,網友的輿論引爆了各平臺的官方賬號,加之部分官網的刪帖等舉動,更加劇了輿論的負面情緒,引發小範圍的次生輿情。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此類話題的平臺構成,主要集中在新浪微博與新聞媒體兩大陣地,事件最早從新浪微博爆出,隨後,各類媒體瘋狂轉發,引起了網絡鋪天蓋地的討論。與此同時,微信、論壇、APP與博客等自媒體平臺也陸續出現傾向性論調,多以負面情緒為主。

生育基金還是變相“罰款”

輿情分析:知雲總結

放開生育的說辭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放到公眾面前了,2011年,政府出臺了“雙獨二孩”政策,即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個孩子;2013年,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單獨二孩”政策啟動實施;2016年,又推出了一對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全面二孩”政策。最近一段時間,人社部主管的雜誌《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都曾發表過關於放開生育類政策的相關文章,讓放開生育政策的討論更加有根有據,也讓網友關於國家要全面放開生育政策的猜測越來越多。

暫且拋開人權與女性這類大話題不談,就生育基金制度來說,難逃“強制性罰款”的評論。與現在社會的各類積金相比,生育基金是一種更普遍更違背社會倫理的形式,只要在生育年齡之內,不論有無生育意願、生育物質基礎、生理能力,只要沒生二胎,就人人需要繳納,而再取出這筆費用,要等到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或者是退休後了。這筆經濟賬,人人會算,在生育成本已經無比高昂的當下,生育基金無疑是懸在適齡中產階級百姓頭上的一把刀,光是看看就能激怒人們心中那團燃燒許久的火焰了,這些已經被結婚、生子壓得“無力喘息”的中年人,再加上繳納生育基金與二胎的巨大經濟壓力,本該燦爛的中年生活,無疑變成了孩子與政策的“打工仔”,而丁克家庭更是“有苦難言”,可以說是被強迫著為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買了單。

從國家的角度上說,國家需要稅基、需要兵源,需要勞動力,而驚心的數據不斷在表明,中國已經進入了刺激生育很難產生效果的一個階段。根據人口演變的規律,一旦陷入超低生育率,就很難再回去了。所以,政府出臺了多種政策、放出了多種口風來鼓勵生育,然而,這樣持續走低的生育率不是靠“罰錢”可以改變的。生育率的下滑是全人類的共同現象,縱觀世界各國政府出臺各類政策都於事無補。有專家分析,造成中國低生育率的原因有二,一部分原因是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使處於適育年齡的女性人口數量在減少;另一方面是適育年齡人口的生育意願降低,生育觀念發生了改變。回頭看看,這一年比一年火熱的七夕情人節和一年比一年冷淡的結婚生育率,還有越來越多的丁克夫妻,這是社會關於人口和生育思想的根本性轉變,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知雲輿情:輿情應對建議

而這樣粗暴的鼓勵生育,對女性的影響一定程度上說是“毀滅性”的。女性因生育大批量的離開工作,一來嚴重加深了女性本就面臨的就業歧視,二來也會因此喪失好不容易得來的社會獨立性,三來整個社會的勞動力也會因此而嚴重不足。全面放開生育絕不是一個家庭多一個座位、添一雙筷子這麼輕鬆,它是涉及全社會的巨大變動。

最後,難以迴避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人權。從新華日報兩位專家的分析不難看出,對於國內的某種生育制度而言,人更像是一種工具而非個體;更像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不尊重人的自主權利無疑會製造出更多的社會問題。就像這全網一邊倒的輿論,中國百姓人權意識的覺醒,早已容不下任何缺乏尊重的新政與言辭,此類持有女性工具論的政策態度,在網上已無法立足。利國之政策,必當將尊重人權放在首位,創造有利於生育的社會大環境,絕不是把人當做工具的理由,正視整個社會的生育問題,從社會問題的根本處尋找解決方法,才能走出困境,贏得民心。

本文圖表數據來源於北京軟雲神州科技有限公司輿情監測雲平臺

關注 知雲感知 公眾號:zhiyunzhongguo

信息來自互聯網公開內容整理,不代表本方立場,如有對所提單位及個人,信息未經核算,不承擔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