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LST型坦克登陸艦作為二戰盟軍的標準大型坦克登陸艦(戰時一共建造了1051艘之多)在二戰結束後作為剩餘物資被廣泛的擴散到了世界各國的海軍之中,中國自然也不例外。自1946年起,中華民國海軍、輪船招商局、民生公司、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船運大隊,江南造船所等機構陸續接收或者購買了三十餘艘LST,構成了抗戰勝利後中國船運力量的主力,在經歷了1949年的國共政權更迭的大變局後,有一部分隨著國民黨政權敗逃臺灣,一部分逃往香港避難,一部分或是起義或是被扔棄在中國大陸,隨著兩岸政局的明朗化,避難於香港的部分LST也回到了祖國大陸的懷抱,

新生的人民海軍一窮二白,正四處蒐羅軍艦或者適合改造成軍艦的民船,而這批迴歸大陸的LST因為體量大,船齡短,運量可觀,自然而然的進入了人民海軍的視線。

經過挑選,一批船況較好的LST成為了新生的人民海軍的一員,並以國內的著名山脈名稱對其重新命名。

修理艦“呂梁山”號(原民國海軍“興安”號,姚開陽的“中國軍艦博物館”網站上的記錄為“大沽山”號新名取名自山西省西部的呂梁山脈,抗戰時期為晉綏邊區首府所在)。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呂梁山號(大沽山號)

魚雷快艇母艦“大虎山”號(取名自遼西遼寧省黑山縣大虎山鎮背倚的一座小山,為解放戰爭遼瀋戰役期間的重要戰場)。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大虎山號

坦克登陸艦

“天目山”號(取名自浙皖兩省交界的臨安天目山脈,周恩來同志曾於1939年在附近的韋馱殿東“百子堂”作抗日演講)。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天目山號

“武功山”號(取名自江西省中西部羅霄山脈北支的武功山脈,抗日戰爭中為新四軍與日軍周旋的重要游擊區)。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武功山號

“桐柏山”號(取名自湘鄂兩省交界的淮陽山脈西段桐柏山脈,解放戰爭時期為中共中央中原局、豫鄂邊省委、桐柏軍區所在地,重要革命老區)。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桐柏山號

“伏牛山”號(取名自河南省西部的秦嶺東段支脈的伏牛山脈,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曾轉戰伏牛山區與國民黨追兵周旋)。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伏牛山號

“武夷山”號(取名自福建省和江西省交界的武夷山脈,閩北重點革命老區,閩北蘇維埃革命的策源地和活動中心,亦是中共福建省委的誕生地和指揮中心)。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武夷山號

“四明山”號(取名自浙江省餘姚境內的四明山脈主峰,抗戰中為中國南方七大游擊區之一,重要革命老區)。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四明山號

“井岡山”號(原招商局“中538”號,新名取名自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脈,毛澤東同志力排眾議、率秋收起義的餘部奔赴井岡山,為中國共產黨開闢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井岡山號

“太行山”號(原招商局“中102”號,新名取名自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的太行山脈,抗戰時期為晉冀豫邊區所在,八路軍129師長期以太行山區為根據地在敵後同日軍周旋,為重要革命老區)。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太行山號

“長白山”號(原招商局“中166”號,新名到底取名自山東鄒平的長白山還是吉林的長白山無法確定,但鄒平長白山是山東省重要的革命老區,因此筆者傾向於前者)。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長白山號

“徂徠山”號(原善後救濟總署“美齡”號,新名取名自山東省泰安徂徠鎮倚靠的徂徠山脈,抗日戰爭中的徂徠山起義爆發於此,為重要的革命老區)。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徂徠山號

“沂蒙山”號(原招商局“中121”號,新名取名自山東省中南部泰沂山脈的“沂山”和“蒙山”兩大支系的統稱,重要的革命老區,全殲整編七十四師的孟良崮戰役就爆發於沂蒙山區)。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沂蒙山號

“大別山”號(原善後救濟總署“慶齡”號,新名取名自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革命老區大別山區,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之舉成為解放戰爭雙方攻守態勢的轉折點)。

人民海軍“山”字號LST坦克登陸艦的艦名淵源

大別山號

中南軍區海軍(南海艦隊)所屬的LST因資料過於缺乏,不在本位敘述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