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生活有了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的苟且

《半生緣》:生活有了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的苟且

近幾年流行一句文藝範爆棚的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放進《半生緣》裡,就應該是:生活有了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的苟且。

看看小說中的芸芸眾生,哪個不在苟且?

曼楨被姐姐算計之後為姐夫生下了孩子,她鄙視痛恨這兩個毀了她人生的人,可在曼璐去世祝鴻才破產後她還是嫁給了那個猥瑣無恥的男人;

因種種誤會錯過曼楨的世鈞,想要挽回卻無力迴天,他平靜地娶了一個不愛他他也不愛的女人,淡然地過起了柴米夫妻的平常生活;

英俊瀟灑聰明機警如叔惠,也有自己的愛而不得,他與翠芝隱晦壓抑的情愫,因了那句“我給你害的,彷彿這輩子只好吃這碗飯了,除非真是老得沒人要”而讓翠芝“感到一絲淒涼的勝利與滿足”;

被家庭所累為家庭犧牲的曼璐,在芳華褪去人老珠黃之際,慌不擇路地嫁給了她從前壓根看不上的卑劣男人祝鴻才,還為了他們風雨飄搖的婚姻搭上了妹妹一輩子的幸福;

那個糊塗沒有主見的顧太太,在大女兒的巧言令色之下,居然助紂為虐地做了坑殺曼楨人生的幫兇;

……

《半生緣》:生活有了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的苟且

說來都有那麼多的身不由己,那麼多的無可奈何。

多像我們的人生。孩童時候拯救地球的夢想,少年時代令自己感動的熱血沸騰,青春歲月裡愛得死去活來的曾經,還有那要爬的山,要看的海,要愛的人,都在遙遙無期的時間長河裡,慢慢盪滌,漸漸消失,直至無形。

能全怪命運嗎?

曼楨可以選擇不遺餘力的反抗,以她的堅韌頑強,應該可以殺出一條血路逃離祝家,曼璐的防範也不見得滴水不漏,可是,她就這樣被軟禁,直到因難產去醫院才有了生機;

而那個木訥的沈世鈞,找了曼楨兩次便放棄了,這其中固然有其他因素惹人誤會,有家庭責任需要承擔,但真愛不是無敵的嗎?他完全可以找到張豫瑾一問究竟,可是,他竟然信了曼璐,竟然就這樣草草娶了別人,過著死水般的所謂生活;

叔惠呢,因為強烈的自尊與難言的自卑,加上看透世事的理性,他始終壓抑著自己對翠芝的好感,出國,娶有錢的女人,離婚,再娶有錢的女人,命運無休止的重複,他用這些祭奠自己隱而不發的愛情;

集高尚與卑劣、美麗與墮落為一體的曼璐,為了抓牢一張長期飯票而把魔爪伸向了自己的妹妹,如煙花般絢爛一時繼而灰飛煙滅;

至於那個沒有原則愚昧盲從的顧太太,在為虎作倀之後居然意識不到自己的殘忍,還苦口婆心地勸曼楨去做祝鴻才的姨太太,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是為了女兒好;

……

《半生緣》:生活有了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的苟且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小說終歸是小說,結局全憑作者定奪;但藝術本身又源於生活,聰明剔透如張愛玲,怎會不知小說中的悲歡離合就是生活中活脫脫的眾生相?

離開學校步入職場人到中年,不知在哪個突然警醒的瞬間發現自己居然活成了當年厭棄的模樣。那眼中帶光憧憬未來的少年,天天面無表情地做著重複繁雜的工作;那馳騁在綠茵場上追夢的少年,不知何時成了中年油膩的典範;那看見心上人就臉紅心跳的少年,在婚姻裡與看倦的另一半同床異夢;那曾經壯志凌雲牛氣沖天的少年,自嘲著放棄了夢想甘於平淡……

詩和遠方呢?似乎在夢境中都不再出現。一旦有了苟且,註定要苟且下去。你不跟命運做一番殊死搏鬥,就只有苟延殘喘,看似波瀾不驚,但永無寧日,而且,你要的,你愛的,永遠不會來。

因為,生活有了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的苟且。

《半生緣》:生活有了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的苟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