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話對誰說合適?

髒話對誰說合適?

兩個陌生人放一起,雙方往往客氣禮貌。他不會說,WC什麼什麼,你丫什麼什麼。你也不可能說,WC什麼什麼,你丫什麼什麼。兩人假如牽扯WC,要麼尿急,要麼昨晚小龍蝦吃得有點辣,必然真的在找WC。髒話等於肆無忌憚,親近的人會肆無忌憚,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同樣會肆無忌憚。而當你侮辱或“侮辱”對方時,瞭解是前提。所以不論熟人還是仇人,都算熟人的一種。

由此說來,髒話便是熟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了。屬於私底下的恩怨情仇,不可以往檯面上擺設。人跟人相處,熟人以外,皆是檯面。於是,說話逐漸成為一種高超技巧。如何體面的阿諛奉承別人?如何不卑不亢還不得罪別人?當別人向你吐口水,人該如何機智化解尷尬?是從古至今的人們,一直要面臨的大問題。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靠嘴過活的人簡直不要太多。

正常的社會交際,人們通常生活在陌生人組成的圈子裡,要不也不會隔三差五搞團建。工作是利益往來的場所,大小衝突不斷。為了不再大庭廣眾大動干戈,人們普遍兩副面孔。檯面上,理智永遠佔上風,憋得夠嗆是常事。

但這裡有個問題,人在某種情緒極度波動時,很難保持涵養。髒話說來就來,那些受過教育的東西當然沒有本能反應舒服的多。說髒話會起到緩解情緒的作用。職場生活壓抑了本能情緒,長此以往,人會不會得抑鬱症?

好在,社會生活不只一個人憋著,所有的人都在憋著。所有人憋著,憋著便是正常的生活狀態。倘若別人肆無忌憚,只有自己一個人強裝雲淡風輕,保準找間山野破廟,落髮為僧了。幼兒園發糖果,所有的小朋友都有,唯獨王逗逗沒有。王逗逗必然哭得驚天動地,打死也要換間學校待。反過來如果都沒有糖果,王逗逗肯定會心安理得覺得糖果本不存在。

王逗逗心理保平安,讓人在陌生人和熟人之間隨意切換狀態,不做出格的事情。但王逗逗心理也有弊端,就是如今人們除了熟人和陌生人有了第三種圈子——好友。好友是個很特殊的存在,它可能是明星,可能是你不認識的人,或許可能連人都不是。人們通過社交媒體關注某人或被某人關注,某人便是好友。好友不屬於熟人,因為你不瞭解他。好友也不屬於陌生人,因為你有他的聯繫方式,還日日給他留言點贊。

自從有了好友,人們分不清熟人還是陌生人,王逗逗心理在網上便不管用了。人們開始以熟人心態對待陌生人。醫學上把一類無理由肆意用WC向陌生人打招呼的症狀視為狂躁症。所以說,熟人不可以太多,多了破壞髒話美感事小,入院就醫事大,不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