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FM:付費音頻內容貢獻一半收入,計劃在兩到三年內上市

蜻蜓FM:付费音频内容贡献一半收入,计划在两到三年内上市

6月3日,蜻蜓FM發佈首檔自制體育IP節目,宣佈佈局世界盃音頻內容。

蜻蜓FM和喜馬拉雅暗中爭搶“網絡音頻第一股”。

6月3日,網絡音頻平臺蜻蜓FM首席運營官肖軼在上海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說,蜻蜓FM目前已經在為上市做準備,計劃在兩到三年內上市。至於上市地點,他說會選擇理解蜻蜓FM商業結構和業務模型的股市,不過現在還沒最終確定。

蜻蜓FM方面給出的最新資料顯示,蜻蜓FM擁有超3億用戶,日活躍用戶量1200萬人,收錄全國3000多家電臺廣播,聚合超過1200萬小時的有聲節目,內容覆蓋音樂、科技、新聞、財經、商業、小說等各種類型,每天累計收聽時長超過2800萬小時。

肖軼說,由於公司還處在不斷獲客擴大規模階段,目前蜻蜓FM還沒有盈利,但是公司虧損基本上是“微虧”狀態。

在收入方面,除了廣告收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蜻蜓FM每月收入中,有一半來源於付費內容貢獻的收入。肖軼說,付費用戶佔比很高,“最近推出的包年或包月制的會員數量增長速度超出預估幾倍,今年目標實現100萬付費會員。”

在版權採買成本方面,肖軼說,音頻版權成本不像視頻領域泡沫化那麼嚴重,還沒有到惡劣競爭或惡意抬價的地步,因此還是會理性降低這方面成本。除此之外,蜻蜓FM在原創IP方面投入了大量成本,“我們非常看好這塊版權投入所帶來的有效產出。”他說,2017年蜻蜓FM在原創內容的版權投入資金達到億級,2018年會翻倍,超過2億。蜻蜓FM去年與蔣勳、方文山等名家和藝人一同推出了多檔原創付費或免費節目。“這些節目是蜻蜓FM獨家原創策劃,但我們不會大量壟斷藝人資源,藝人完全可以根據平臺調性來合作不同節目。”

關於用戶黏性,肖軼透露,蜻蜓FM平均月活躍用戶的收聽時長為140-144分鐘。“很多是聽文學類,聽小說可能就更長了,最長的將近四個小時一天,尤其是付費的會員用戶,他們頻繁在上下班高峰時間、睡前等時間段聽這些東西。”

肖軼透露,蜻蜓FM也在探索人工智能場景下的音頻播放。目前,市面上多款智能音箱都與蜻蜓FM展開合作,由蜻蜓FM提供有聲故事等內容。另外,蜻蜓FM還在分別探索AR(增強現實)和車聯網場景下的語音交互體驗。

不久前的5月25日,喜馬拉雅FM的第二大股東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說,喜馬拉雅FM今年估值已經達到200億元,明年希望能夠在A股上市,目前正在做準備。還有消息傳出,喜馬拉雅FM在以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6億元)估值融資,重搭VIE架構欲在香港上市。

接近喜馬拉雅FM的人士透露,喜馬拉雅內部對上市有爭議,大股東認為上A股,創始人認為上港股,或者沒有上市計劃。

“蜻蜓FM並不執著於誰先誰後,因為先後取決於大家選擇的上市地點和對應的估值空間是否滿意。”肖軼說。

有趣的是,這兩家音頻公司都經歷了拆除VIE(可變利益實體)從美元融資變為人民幣融資的過程。

2015年,隨著中國股市暴漲,以及當時國內對科技企業的上市政策趨好的背景下,一些已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準備退市,一些像蜻蜓FM這樣的初創公司準備拆除VIE。當年7月,蜻蜓FM首席執行官楊廷皓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預計12個月內在中國上市,目前已經敲定接盤VIE項目的人民幣基金。

2016年2月,蜻蜓FM宣佈已完成拆除VIE結構並拿到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估值達到25億元人民幣。2017年9月,蜻蜓FM完成約10億元人民幣E輪融資,這筆融資由百度和微影資本領投,刷新了互聯網音頻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

接近蜻蜓方面的人士認為,國家對港股支持比較多,比如滬港通深港通,再加上之後將出臺的CDR政策,上港股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同時該人士說,也不排除上A股,因為目前國家對文化類企業有很多政策。“港股和A股對蜻蜓都很有誘惑。”

肖軼說,由於過往的投資商以及基金的原因,蜻蜓FM現在美元和人民幣兩個融資方向都有,所以不管是去哪裡上市,都是有基礎的。

“現在外部環境比較複雜,實際上流程未必那麼複雜。比如中美貿易有一些摩擦,中概股的估值碰到一些問題,這些都會成為我們考慮去哪裡上市的因素。”肖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