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圖鑑-烏頭


烏頭,獨白草

多年生草本,高60-150釐米。塊根倒圓錐形,長2-4釐米,直徑1-1.6釐米,常兩個連生。莖直立,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葉互生,革質,長6-11釐米,寬9-15釐米,三全裂,有柄。總狀花序頂生,狹長;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紫藍色,上萼片高盔形,側萼片近圓形;花瓣2,無毛;雄蕊多數;

雄蕊多數;心皮3-5,離生,密被灰黃短絨毛,稀無毛。蓇葖果長圓形,有橫脈,花柱宿存,芒尖狀。種子多數,三稜形,兩面密生橫膜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主要栽培於四川。 分佈遼寧、河南、山東、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西、雲南等地。 主要栽培於四川。

【採收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地上部份莖葉,摘下子根,取母根,去淨鬚根、泥沙,曬乾。

【主要成分】主要含有6種生物鹼: 次烏頭鹼Hypaconitine、烏頭鹼Aconitine、新烏頭鹼Mes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川烏鹼甲Chuan-wu-baseA和川烏鹼乙Chuan-wu-baseB成分。 【藥理作用】抗炎,鎮痛,對心血管系統,對神經系統,抗癌。

【性味功能】辛苦,熱,有大毒。祛風除溼,溫經散寒,行瘀止痛。 【主治用法】風寒溼痺,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內服: 煎湯,3-9克研末,每次1-2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內服須炮製後用;入湯劑應先煎1-2小時,減其毒性。陰虛陽盛,熱症疼痛及孕婦禁服。 1. 風痺四肢疼痛: 川烏2兩,幹蠍半兩,熬成膏可丸。(聖惠方) 2. 風寒溼痺,四肢痛攣: 五靈脂、炮川烏、蒼朮各2兩,自然銅1兩


【藥用部位】以塊根入藥。中藥名: 川烏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