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所經歷:新野百姓,馬太效應

劉備所經歷:新野百姓,馬太效應

曹操為奪取荊州,率大軍攻打駐紮在新野的劉備。劉備雖然在諸葛亮輔佐下打了幾個小勝仗,但因為兵力懸殊太大,抵擋不住曹操的凌厲攻勢。抵擋不住就撤唄,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這個時候,新野老百姓捨不得劉備,要跟著他一起走。劉備在主政新野的時候,實施了不少仁政,還不騷擾百姓。老百姓覺得劉備是仁義的領導人,跟著這位皇叔肯定能過上好日子。所以,他們要跟著劉皇叔一起撤退。

帶著百姓撤退?這怎麼可能呢?曹操的追兵可不是來散步的,轉眼就到眼前啊,那到時候還不是死定了?諸葛亮等人都是這樣想的。唯獨劉備不這樣想。他認為老百姓願意跟著他,是他的榮幸,是他得到老百姓認可的表現。他力排眾議,帶著老百姓向前走去。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在即將覆滅時絕處逢生。

為什麼老百姓明知很危險,還願意跟著劉備呢?當然是因為他們認可劉備是仁義領導。仁義的領導,一般都愛老百姓。可以說,當時劉備已經仁義之名滿天下了。

他的仁義之名是逐漸積累起來的。劉備剛剛創業時,曾經擔任平原縣令。有一天,一個叫太史慈的將軍求見劉備,希望他去救被黃巾軍圍困在北海的孔融。孔融大名鼎鼎,是仁義道德的楷模。他被黃巾軍圍困,但兵微將寡,不能抵擋,就向劉備求救。

劉備捨命相救,以少勝多,大破賊軍,打擊了賊軍的囂張氣焰。劉備冒死出兵救援孔融的仁義之舉,很快傳遍天下。


劉備所經歷:新野百姓,馬太效應

從此以後,劉皇叔就成了仁義的代名詞,“仁義”成了他的特性標籤。後來,他有能力也有機會接管陶謙的徐州,卻不佔領這個戰略要塞,使他的仁義聲名進一步地不脛而走。

有了仁義之名,就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好幾次劉備把兵馬都打光了,當孤家寡人的劉備逃難時,會不斷有人慕名投奔,也不斷有富戶、土豪資助他。過不多久,劉備身邊又聚集起一批人,齊心協力跟著他幹事業。新野老百姓願意跟著他撤退,就是仁義帶來的聚集力量的表現。

劉備經由仁義之名走向成功的事實,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如果你有了關於某項成功因素的前期積累,後期它會越來越加速促進你的成功。

與這個“越來越”的態勢類似,《聖經·馬太福音》講述了一則寓言,並得出結論:“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樣的事物發展態勢,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稱之為“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在現實社會中,更是屢見不鮮。馬雲在阿里巴巴成功以前籍籍無名,成功後各種發展機會和名譽紛至沓來,就是馬太效應的表現。廣大讀者也肯定能夠感受到,越有財富的人,越能因為既有的財富,有機會去獲得更多財富,從而使自己的財富加速度增長。

11月8日《證券日報》報道,目前已經有80家壽險公司披露今年三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值得關注的是,壽險公司馬太效應依舊顯著。作為壽險市場“老六家”的國壽股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泰康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保險今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淨利潤1087億元,佔44家盈利壽險公司85%,佔合計80家壽險公司淨利潤的91%。

上述壽險公司的營業額昭示,既有的成功會為你帶來更多成功。這樣,你的機會和財富就會加速增長起來,呈現越來越大的基本態勢。縱觀古今,能激發馬太效應的人,才是成功的人;否則,就很難談得上成功。從某種意義上,得馬太效應者成,失馬太效應者敗。

現代社會的工作者,誰不想獲得成功?要想成功,就要善於利用馬太效應,使自己進入“越來越成功”的軌道。如果你經常能按時且保質保量地完成老闆交待的工作任務,老闆會認為你工作能力強而且忠心耿耿,以後有重要的發展機會,就會優先考慮你。你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欣賞你,他們就會願意給你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劉備所經歷:新野百姓,馬太效應


類似的,還有個人信譽方面的積累。如果一個老闆的信譽很好,大家認為他履行合同誠實守信,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與他合作。他的訂單就會源源不斷地到來。這一點與劉備的仁義之名為他帶來源源不斷的後續認可,道理是一樣的。

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價值,是走向成功的最好方法。作為職場人,我們需要在某些方面,確立自己的優勢,形成較好的早期積累,這樣會給我們帶來正向的馬太效應,促進我們儘快成功。

要獲得正向的馬太效應,需要注意兩點。我們需要活在趨勢裡。如果我們的行為背反趨勢,就很難產生馬太效應。當大家都在跟隨市場需求來賺錢養家的時候,你天天在研究怎麼實行計劃經濟,那肯定不會產生馬太效應,你當然也不可能成功。

此外,在某些方面確立自己的積累優勢,形成早期的某些凸顯,需要付出比較大的努力。現代社會對工作者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想在某些方面奠定先行優勢或者積累優勢,還是不容易的。

你要有精準的眼光,相應的能力,還要有不斷探索的勇氣和毅力。新野的老百姓跟隨劉備,是認可他的仁義。而他的仁義聲名,也是通過捨命救援孔融等很多事情一步步付出艱辛才得到的。

確實,每個人的成功都需要付出代價。但是請讀者們想一想,當你付出到一定程度,積累到足以帶來馬太效應的時候,當你的財富越來越多,社會地位越來越高的時候,一切又都是值得的,不是嗎?


【作者簡介】趙泰融,寫作愛好者。寫作目的:探索思想並努力用通俗方式介紹給讀者,希望對他們的思維有所啟發。寫作方向:學術、評論、小說和感悟。按照寫作方向,將逐漸撰寫“聞道”、“治國學”、“品讀金庸”、“百家說”、“思想小說”、“奮鬥者”和“人倫”等系列文章,並對口發表在“聞道雕龍”、“釋理繡虎”、“文心刻鳳”和“融智鑄龜”等四個公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