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談小米成功的精髓:專注、極致、口碑

許多年後,他提到對於金山時期的自我懷疑:你發現不對,卻不敢說,也不願意承認,很糾結。你也大可逆天,破釜沉舟,但是卻會失去人和。這種情況就不知道怎麼辦。1996年,金山的WPS軟件被盜版和微軟幾乎侵蝕,“公司沒錢發工資,我願意在困難時少拿工資,別人也願意嗎?那時的思路就是多元化,以戰養戰。”之後殺毒、詞霸,多時金山有七八項業務。

雷軍開始自我修正是在專職投資的幾年生涯。看到形形色色各種公司的成功和失敗。他大道化簡,說所有問題的解決全在無欲則剛。“企業轉型不過是調整思路、組織架構,有點歷史的公司也都會有所謂利益集團,這些問題的解決都不離於此。”

“營業額和利潤是最後的結果。經營企業真正要做的是產品,有兩點標準衡量我們的行為:用戶會不會為我們的產品尖叫,是否真心把產品推薦給朋友。如果我們的產品能夠令用戶尖叫,這就對了,就找100種方法去實現它。有些產品,可能急於做大商業化,反而會失去競爭機會,倒不如做小而美的業務。金山的高管曾經和我說要學習小米,我說小米做的正是金山20年前做的。所以,做企業都是迴歸到兩個關注點,產品和用戶。”

2013年9月,雷軍在微博中曬出一張截圖來紀念金山市值突破200億港元。其時,他正在將這套方法傳授給陳年。“去毛利率、去組織架構、去KPI,”陳年接受採訪時說這是討論的主要思路,“開始我想去毛利率不是胡來嗎?後來才意識到這個道理,圍繞產品做到極致,產品達到量級,利潤是這樣出來的。”

小米的盈利模式最最重要的就是輕資產,第一,它沒有工廠,所以它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廠。第二,它沒有渠道,沒有零售店,所以它可以採用互聯網的電商直銷模式。這樣的話沒有渠道成本,沒有店面成本,沒有銷售成本,效率更高。第三點更重要的是,因為沒有工廠,因為沒有零售店,它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產品研發,放在和用戶的交流之上。所以,小米4000名員工,2500人在做跟用戶溝通的事情,1400人在做研發。所以,它把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在產品研發和用戶服務上。

雷軍談小米成功的精髓:專注、極致、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