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明星製造業公司:山西篇,有幾家有亮點的公司,讓人歎為觀止

山西的情況和黑龍江最像,人口都在3700萬左右,經濟總量也差不多,也大都依賴於自然資源。

各省明星製造業公司:山西篇,有幾家有亮點的公司,讓人歎為觀止

山西排在倒數第八,黑龍江排在倒數第十,吉林雖然經濟總量也不高,但是人口要比山西和黑龍江少一千萬。

說到山西,首先想到的就是山西老陳醋了,第二個想到的是煤,第三估計就是李雲龍口中的閻錫山“閻老西”了。

山西的晉商在歷史上很有名,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武則天的父親武士貜就是山西的木材商人,李淵從太原起兵,最後建立唐朝,其中得到了武氏家族的資助。晉商在明清時期到達頂峰,號稱“縱橫天下五百年”。

現在祖籍是山西的名人也不少,比如李彥宏、霍英東、郭臺銘。

可惜的是,雖然晉商名聲仍然在,山西發展的卻很不怎麼樣。

山西的經濟,幾乎是靠煤炭撐起來的,山西有多少煤呢?探明的儲量超過2600億噸,2017年全國煤炭產量是35億噸。

山西有多依靠煤呢?

看看這個。

各省明星製造業公司:山西篇,有幾家有亮點的公司,讓人歎為觀止

山西年收入前十的企業裡面,前六名都是搞煤炭的,並且前五名的年收入都超過一千五百億,甚至第七名的晉能集團也有煤炭業務。

前些年的時候,“山西煤老闆”這個詞有多火,就不用多說了。

十幾年前,全國經濟高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量很大,那個時候山西可是很紅火的,大家去山西都是搶煤炭,記得小時候,每到夏季用電高峰,三天兩頭的停電,有時候白天一天都沒有電,只有晚上睡覺才給供電。

每到這個時候,小編所在的省份,都由省長或者書記這一級別的人親自帶隊,去山西調運煤炭,沒辦法,煤炭產量就那麼多,大家都要用,去的人分量不夠,搶都搶不到。

但是現在,一提到煤炭,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汙染”;觀念的轉變,也代表山西煤炭的行情,2014年開始,一斤煤炭賺得錢,還不如一斤白菜,這兩年去產能,煤炭的價格有所回升,倒是好了一點。

山西的情況和東北差不多,過於依賴自然資源,工業發展有點落後,重工業沒有出現幾個有實力的龍頭企業,輕工業也沒發展起來。

山西輕工業做的最好的是山西汾酒,去年年收入超過160億,還不錯,至於山西有名的老陳醋,規模太小了,年收入不到十個億,沒辦法拉動經濟。

山西的製造業公司裡面,倒是有幾家有亮點的公司。

太原鋼鐵

太原鋼鐵集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不鏽鋼企業。如果只看鋼鐵產量的話,太鋼在國內的鋼鐵企業裡面不顯眼,但是太鋼的產品都是高附加值鋼,有三十多個品種的鋼材替代進口。

舉兩個例子吧。

第一個是筆尖鋼,前兩年的時候,中國不能製造圓珠筆頭的消息突然在網路上爆紅,甚至來引來總理的關注。想必不少人都知道這件事,其實國內可以做出圓珠筆頭,但是做圓珠筆頭的鋼材需要進口。

緊接著就在同一年,國產筆尖鋼由太鋼不鏽(太鋼子公司)國產化,其實太鋼研究這個有五年了,早在2011年科技部就撥款六千萬做研究,不過筆尖鋼市場太小,國內每年的比較剛市場在一千噸左右,進口的鋼材也才八九萬塊錢一噸,算下來一年也不到一個億。

第二個是“手撕鋼”,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可以用手撕開的鋼,厚度一般在0.05毫米以下,主要應用在精密儀器設備上;而太鋼則創紀錄的量產了0.02毫米的不鏽鋼箔,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記錄,不但打破壟斷,成功替代進口,反倒出口國外。

這種“手撕鋼”價格特別高,按克算,和一百塊的人民幣等價。

各省明星製造業公司:山西篇,有幾家有亮點的公司,讓人歎為觀止

太鋼生產的手撕鋼

太重集團

太重全稱是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重工業企業。

太重業務比較雜,什麼起重設備、挖掘設備、制磚設備,甚至航天發射裝置也做,而且是國內最大的航天發射裝置生產基地,太原就一個航天發射場。

太重業務範圍不但大,而且做得也不錯。125噸以上鑄造起重機市場佔70%以上份額;板坯夾鉗起重機佔80%以上;大型專用冶金起重機佔85%;200噸以上水電站橋機和壩頂門機佔85%。

太重值得稱道的是高速動車的輪軸,車輪和車軸相當於動車的腳,承擔著整列動車的重量不說,還要承受列車高速行駛下的衝擊,而且還得適應我國南北巨大的溫差。

之前國內的輪軸只能滿足250公里時速,而將350公里時速輪軸國產化的就是太重,值得一提的是,太重生產的350公里時速的輪軸所用的鋼材,就來自於上面的太鋼。

各省明星製造業公司:山西篇,有幾家有亮點的公司,讓人歎為觀止

太重生產的350公里時速輪軸

晉西車軸

晉西車軸的控股股東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目前是國際最大的車軸生產企業,國內鐵路車軸行業龍頭,市場佔有率將近三分之一,產品主要為車軸、輪對、輪軸、搖枕側架。

晉西車軸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於輕軌和地鐵車輛,是GE、德鐵的供應商,產品出口到美國、德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地方。

各省明星製造業公司:山西篇,有幾家有亮點的公司,讓人歎為觀止

中車的動車組車軸也有一部分採購自晉西車軸,時速250公里和時速350公里的都有,不過數量還不大。

上面的太重也一樣,國內企業生產的350公里時速的車輪和車軸,剛剛國產化也就一年左右,雖然通過了驗收,但是具體用起來效果怎麼樣,還得在實際應用中跑上幾年,如果真的沒問題,到時候就可以大規模替代進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