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當有一件事需要大家集思廣益、頭腦風暴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採取會議的形式,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各自發表看法,尋求解決方式。

開會,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開會,是為了能夠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但若是,三天一小會,五天一大會,單純為了開會而開會,卻沒有明確的會議結果,只是在浪費時間,影響工作效率而已。

如此一般會有這樣幾種結果——

開著開著,會議就變成了集體茶話會;

聊著聊著,到了下班點,而當日的工作卻還沒完成;

做著做著,發現會議並沒解決問題,工作該進行不下去,還是進行不下去……

要想杜絕這種“有問題——開會——沒解決問題——繼續開會”的惡性循環,下面,我送給你四點建議。

開會,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01、會議時間

除了是小團隊之間,或是針對突發事件展開的會議,一般情況下,會議時間的確定,一定要做到提前溝通,提前通知。一方面是為了保證與會人員的全勤,在會議開始前規劃好手頭上的工作;一方面則是為保證會議的效率,方便與會人員各自做好會議準備。

在會議時間確定後,需要以或口頭、或文字的形式通知與會人員,並得到諸位的確認答覆方可。通知內容包括:會議時間,參會人員,主持人員,會議主題,會議紀律等。

開會,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02、會議流程

每次會議都需要有一個會議主持人/組織者,由主持人把控正常會議的流程與節奏。針對本次會議的主題,也就是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進行依次討論。當一個話題討論完畢,達成既定目標,就要及時向下一個議題推進,避免過多無關緊要的牽扯。新的問題則留待會後,或者如有必要,可以在流程的末尾臨時加一環節,甚至另尋時間、另設會議。

同時,每一部分話題都應該有明確的主講人,將傳遞的信息做清晰的陳述,然後由會議主持人引導大家發表意見。開會最忌上來就沒有中心論點,你一言我一語。頭腦風暴固然好,但沒有頭腦只有風暴,漫無目的的討論也是經常發生的情況。

開會,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在會議結束之前,由會議主持人進行會議總結,將達成共識的行動點複述一遍,以消除誤解,簡單說就是明確誰該做什麼,什麼時候完成以及如何評價成果。這樣可以幫助與會者帶著對自己行動計劃的思考離開會議。

03、會議紀律

保持會議過程中的紀律,是保障會議順利進行的基本手段。對於遲到、不遵守會議流程、發言帶情緒、會議期間接打電話、交頭接耳等行為,會議主持人應及時提醒,嚴重者可以予以懲罰。

04、會議記錄與跟蹤

在會議開始之前,就應確定好會議記錄人員,一般由公司內勤員工負責。會議記錄包括:會議主題、會議時間、會議主持人、與會人員、發言要點、會議決議等。會議結束後,於會議記錄的最後,所有與會人員簽字,代表各自明確會議決議,並且明確各自接下來的工作任務及方向。

開會,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所謂“散會不追蹤,開會一場空”。開會為的不是過程,而是結果。在會議結束後,要加強稽核檢查:如有發現問題適時調整,確保各項會議決議都能完成。

開會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若是過於頻繁,就一個問題進行多次討論而未決,那就一定存在問題。開會沒有效率,你找到答案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