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骨論筋|頸痛、手麻、疼痛,是頸椎病?

谈骨论筋|颈痛、手麻、疼痛,是颈椎病?

谈骨论筋|颈痛、手麻、疼痛,是颈椎病?

導讀:

本專欄由廣東省名中醫、首屆“廣東好醫生”稱號獲得者、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大骨科主任林定坤教授指導,歡迎持續關注!

谈骨论筋|颈痛、手麻、疼痛,是颈椎病?

診室故事

張姨右手麻木疼痛已經接近1年了,甚至因為疼痛已經無法完成洗衣服、做飯等家務活,後來發展到夜間疼痛加重,難以入睡。

張姨先後多次尋醫問診,被診斷為頸椎病。服藥、外貼膏藥、理療等方法都試過了,雖然症狀稍有緩解,但夜間仍然疼痛,影響睡眠,未能解決問題。張姨多方打聽下,來到林定坤主任門診就診。

林主任為張姨進行了詳細的查體後發現:張姨右手大拇指一側的三個半手指,也就是拇指、食指、中指以及環指拇指側的半邊皮膚,麻木、感覺減退的情況明顯,環指另一側半邊皮膚、小指的感覺基本正常,同時伴有手部力量的下降,大拇指根部大魚際處肌肉萎縮。

01

谈骨论筋|颈痛、手麻、疼痛,是颈椎病?

症狀區域示意圖

02

谈骨论筋|颈痛、手麻、疼痛,是颈椎病?

張姨的頸椎MR也顯示頸椎存在較為明顯的退變情況

林主任這時已經心中有數。對張姨說:“你確實有頸椎病,但這次導致你出現症狀的不是頸椎病,而是腕管綜合徵,我們來做個試驗就清楚了!”林主任為張姨做了“屈腕壓迫試驗”及“腕管叩擊試驗”,均能誘發張姨的疼痛感加重,診斷基本確定。

03

谈骨论筋|颈痛、手麻、疼痛,是颈椎病?

案例分析

  • 頸椎病or腕管綜合徵?切忌先入為主

    “像張姨這樣的情況非常多。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被誤判為頸椎病的案例十分常見,這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問題!”林主任對學生們說道,“我們很容易先入為主:本身有頸部不適、手麻、手痛的症狀,影像學也見到有頸椎的病變,症狀、體徵、影像學三者合一,診斷為頸椎病似乎並沒有問題,這就是我們先入為主的判斷,已經確定了是頸椎病,再去找支持診斷的證據,就會出問題。”


    “而實際上臨證做出的判斷,應先蒐集證據,再從中分析原因,最後提煉為診斷,這樣蒐集證據的時候就會比較全面,可避免偏頗、遺漏,這也是我十分強調:看病必須先看病人,再看影像,兩者衝突時,以病人為主的原因。”


    張姨的腕管綜合徵的症狀、體徵均十分典型,腕管綜合徵這個病,也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問題,診斷原並不困難,但是為何一直拖延,無法確認?


    張姨來到診室的表現說明了問題:張姨會主動跟接診醫生說:“醫生,我頸椎病,手麻手痛的厲害,您幫忙看看,這是我頸椎的磁共振。”這種先入為主的引導,是制約了醫生診斷思維的一大原因。


    所以無論是醫生看病,還是患者就診,都應該踏實的從頭開始,避免先入為主,欲速則不達!

  • 導致腕管綜合徵的高發因素

    研究表明,腕管綜合徵的發生多與以下因素有關:

    1、手部受力強度腕部持續受力或者過度用力是腕管綜合徵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某研究對400名工人的橫向調查顯示,手部受力強度>1kg和腕管綜合徵密切相關。同時用力抓握會增加腕管綜合徵發生的風險。

    2、反覆操作 反覆操作會使腕部的肌腱產生過多的關節滑液,會影響腕部軟組織結構,由此增加了正中神經的壓力。

    3、不正確腕部姿勢腕管為骨性、纖維性的隧道樣結構,結構排列非常緊密,空間極為有限,並且構成腕管的組織較為堅韌,缺乏彈性,在腕中立位時腕容積最大、壓力最小,腕管內壓力隨著手腕屈曲度和背伸度增大而增大。對長期過度用力使用腕部的職業工人進行調查後發現,腕管內壓力在過度屈腕時為中立位的 100倍,過度伸腕時為中立位300倍,這種壓力改變是正中神經慢性損傷的原因。腕部彎曲度大於20°的計算機工作者更易患腕管綜合徵。

  • 腕管綜合徵的預防

    1、避免過度使用腕部,若因工作所需,無法避免,則建 議每天晚上都可行自我按摩,對腕部、前臂屈肌肌群進行 放鬆,減少腕管壓力。

    2、防寒保暖,尤其是勞累、勞作後,避免接受冷水、寒冷 等因素刺激,減少發病。可採用艾葉、生薑煮水浸泡,亦能有較明顯緩解。

    3、若有相關問題,儘早就醫干預。

谈骨论筋|颈痛、手麻、疼痛,是颈椎病?谈骨论筋|颈痛、手麻、疼痛,是颈椎病?
谈骨论筋|颈痛、手麻、疼痛,是颈椎病?谈骨论筋|颈痛、手麻、疼痛,是颈椎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