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歲,0戀愛,倔強式單身

我,30歲,0戀愛,倔強式單身

距離春節僅剩半個月,很多90後紛紛表示不敢回家過年,因為回家總要見親戚,見了親戚,有對象的還好說,對於單身的人兒,催婚就成了習以為常的“保留節目”

“你有對象了嗎?”

“什麼時候結婚啊?”

“怎麼這麼多年還單身啊?”

“你都這麼大了,再不結婚就沒機會了,好的都被別人挑走了。”

“一個女孩子家家的,不要太挑,差不多就行了。”

我不禁詫異,90後什麼時候已經加入“被催婚”一族?回眸一看,哦,原來第一批90後虛歲已經30了。

30,什麼概念?中國人講究三十而立,30歲,是一個人成家立業的大好年華。

《奇葩大會》第二季中一位考研教授張雪峰,在節目裡講到自己的閃婚經歷。他給自己設立了嚴格的人生KPI指標:30歲前必須結婚。

我,30歲,0戀愛,倔強式單身

但是在距離30歲還有40天時,原本準備要和他結婚的女朋友分手了,不過他並沒有改變婚期,只是換了個新娘!

他跟現在的愛人,從認識到結婚前後不到40天,俗稱閃婚。

他認為,百善孝為先,父母的願望是最最重要的,所以他不想自己的父母來不及看到自己結婚的樣子。

為了讓父母早點抱孫子,設定30歲前一定要結婚,達成任務,這是孝順嗎?

在我看來,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但是這種孝順卻莫名有點心酸,說好聽點叫孝順,說不好聽點,這叫“愚孝”。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數人給自己下過這樣的最後通牒:30歲前必須結婚!

我們總是按照世俗的標準在生活著:18歲拼盡全力考大學;20多歲應該談幾場戀愛;30歲之前要結婚生小孩……

似乎在這些階段,必須要完成這些事人生才算及格,絕大多數人都在被催趕著往前走,生怕達不到人生標準而被別人議論。

在別人眼裡,一個人過得再好,都不如找個人談戀愛。於是,很多人只是為了談戀愛而戀愛,為了找對象而找對象,為了結婚而結婚。

最近,赫赫有名的英國《泰晤士報》在其網站刊登了一條新聞,文章中指出:為了增加相親成功率,中國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高收入女性,正刻意隱瞞自己的學歷和工資收入。

我,30歲,0戀愛,倔強式單身

這些女孩子,因為承受不住父母的催婚,便降低自己的標準隨隨便便找個人結婚。至於是不是真愛,有沒有精神交流,自己內心深處是不是真的開心幸福,都不重要。

對此,我想對這些女孩說:婚姻,從來都不是“應不應該”,而是“愛不愛”。

你的學歷高,不僅能給自己爸媽臉上爭光,也是你選擇自己更喜歡的生活方式的強有力的後盾。

能自由戀愛更好,倘若相親,切勿被所謂的“過來人”忽悠,以為過度謙虛自己的優勢,就能吸引到優質男士。

恰恰相反,真正被你這些優勢吸引而來的男人,才是有可能與你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的人。我有個畢業5年的好友angelia,還沒開始談戀愛便被歸入30歲大潮。

雖然家裡人催得緊,但她也不想將就,畢竟,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該結婚的感情。

我,30歲,0戀愛,倔強式單身

這些年總會有人問她這樣的問題:“你都不考慮找個對象嗎?”“有沒有想過早點結婚啊?”“你都不想談戀愛的嗎?”……

angelia說,這些問題對自己毫無意義。因為她不會為了談戀愛而去談戀愛,不會因為孤獨而去找個對象,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

身邊的人說她太過倔強,要求太高,常常勸說她找個差不多的人就好了。但我認為,這一切的事情,都是自由發展,水到渠成的。

剛好遇見那麼一個人,我們聊得來,我喜歡他,他也喜歡我,那麼我才會有談戀愛的衝動。

如果我都沒有喜歡的人,那為什麼要談戀愛呢?

李宗盛《晚婚》裡有一句歌詞:“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婚姻絕非兒戲,它是兩個成年人的事情。不能因為別人覺得你應該怎麼樣而去怎麼樣,要跟隨自己的內心,找自己喜歡的人。

一個人孤獨,總好過兩個人孤獨。一輩子這麼長,為什麼要找一個湊合的人,將就地過一輩子呢?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貴為單身,安閒自在,從容驕傲。淪為單身,心灰意冷,不提也罷。

一個人挺好,有你,更好。

我,30歲,0戀愛,倔強式單身

網紅教授陳果也說過:“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在不干擾別人,不給別人帶來麻煩的情況下,做你自己,做真實的自己。”

所以,那些已經談戀愛的朋友們,就好好珍惜,認認真真談。

而那些還沒遇到真愛的朋友,也不要著急,請在這段寶貴的時間裡好好奮鬥,認真規劃自己的人生。

不要等到你的蓋世英雄真出現時,卻發現自己根本配不上。

我,30歲,0戀愛,倔強式單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