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整個世界

還記得上一次在影院落淚,是和室友組團去看《血戰鋼鋸嶺》,片尾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歷史影像出現的時候。

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整個世界

這類依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作品,如《薩利機長》、《當幸福來敲門》、《鋼琴家》、《光榮之路》等,都讓人物從熒幕延伸到現實之中,讓形象成為可以觸摸的東西。

那種對於真實生命力的展示,讓我更容易和清晰地看到人物的內心深處,發現他們和我自己精神世界的秘密,總能引起我持久的共鳴和震撼。

這類電影中,要說對我震撼最大的,那就是《辛德勒的名單》了。


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整個世界


影片主要情節其實一點都不復雜: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在納粹對猶太人實施種族隔離及屠殺的險惡環境中,冒著生命危險解救了超過1200 名猶太人。

影片表達的東西卻又很複雜,像人本身一樣矛盾複雜。


隨著火車汽笛的響起,時光倒回到那個痛苦的歲月中,與此同時屏幕上閃動的字幕交代了背景,故事由此展開。

雖然我知道,在那樣的歲月中,猶太人在納粹鐵蹄下過著怎樣的生活,但是電影場景將那痛苦的一幕幕真實地再現時,帶給我的震撼確實難以言語。

一開始辛德勒是希望能在這場戰爭中能大發橫財的,他在波蘭建立自己的製造軍火的工廠,想方設法地結識討好納粹軍人,給德國軍隊提供武器和後備軍需,以此獲取利益。

由於僱傭猶太人的成本很低,為了產生更大的利潤,他才願意僱傭越來越多的猶太人,不斷的壓榨他們,以獲取更多的利潤供他享用,辛德勒就是典型的資本家形象。

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整個世界

他只是個貪財好色的商人,並無拯救世人的想法。

猶太人的苦難對於他而言,甚至不如考慮將辦公室安排在哪裡更有意義。

鏡頭轉向了另一面。

被猶太兒童藏滿的下水道,一列列裝滿猶太人開往集中營的火車,集中營中裝滿屍體的推車,堆積如山的皮箱、衣物、照片、首飾,還有那看過的人都不會忘了的一抹紅。

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整個世界

這個小女孩從充斥著混亂和殺戮的街道中走過,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如同一枚隨風飄落的紅葉。

這些猶太人遭受屠殺的殘忍場面,辛德勒看在了眼裡。

這抹紅伴隨著猶太民謠的吟唱曲Oyf'n Pripetshok,直擊我的靈魂。

或許就是從這一刻開始,辛德勒的良知被喚醒。

當身穿紅衣的小女孩第二次出現在辛德勒的視野中時,已然成為一具冰冷的屍體,配合空中不斷落下的焚屍後的灰塵,我和辛德勒一樣,內心又一次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整個世界

或許就是從這一刻開始,辛德勒毅然決然地決定憑藉自己的能力拯救猶太人。

他從一個投機商人變成了救贖者。

他不是天生的英雄,不是偉光正高大全的角色。

只是因為尚存人性,去救贖遭受苦難的無辜猶太人。

當他打出名單,拯救了這麼多人後,自己卻必須逃亡。

臨走之前,被他解救的猶太人們用一個工人的金牙鑄成了一枚戒指送給他,上面刻著一句猶太法典上的話: “當你拯救了一個人,你就拯救了整個世界。”

影片最後,畫面從黑白轉為彩色,當年辛德勒名單上的人或者後裔,由他們在影片的扮演者手拉手陪同在墓碑上放石頭的畫面,讓我又瞬間淚流不止。

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整個世界


這部在當年獲得了七項奧斯卡獎的電影在豆瓣獲得了9.5的高分(49w人評價),位列豆瓣top250榜單排行第八,IMDB8.9分(100w人評價)。

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整個世界

和其他藝術相比,電影雖然減弱了我們的藝術思考強度,但是帶給我們的感動確更加直接和深遠。

《辛德勒的名單》憑藉著其卓越的電影語言,深刻的主題和非凡的藝術氣質,反覆感動著每一位觀眾。得到觀眾如此高的評價,絕不單單是劇情、配樂、表演這些專業技法層面的出色。

而這麼一部在電影史上都劃有濃墨重彩一筆的電影,僅僅一個篇幅是說不出什麼的。

我先以辛德勒逃亡之前的演講作為這篇文字的結尾:


今天午夜時分,戰爭正式結束。

明天你們就能去尋找你們倖存的家人。

但對大部分人來說,結果可能是令人失望的。

長達六年的屠殺後,全世界都在為這些受難者哀悼。

但我們倖存了下來。

你們中的很多人曾經親自感謝過我。

感謝你們自己吧。

感謝你們無所畏懼的史登,以及你們身邊彼此關懷、並時刻共赴死亡威脅的人。

我是納粹黨員,一名軍火商,還非法奴役俘虜替我做工。

我是一個罪犯。

今晚午夜你們將獲得自由,而我將成為逃犯。

我會同你們一起待到十二點五分,但在那之後,請原諒我不得不逃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