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千隻鶴》(三)——還不完的債 訴不完的哀

《千隻鶴》解讀五部曲之三


解讀《千隻鶴》(三)——還不完的債 訴不完的哀

《千隻鶴》

《千隻鶴》日本文學泰斗川端康成的又一力作,並斬獲諾貝爾文學獎。這部作品故事簡單,人物不多,一句話簡述就是2個男人和4個女人之間的畸戀故事。雖然表面上是人物在情感和道德之間掙扎,有堅持自我的、有迫於壓力自殺的、有被迫成為犧牲品的、有懦弱的、也有高貴的......,實質上展現的都是人性,骨子裡的東西無法偽裝,內心的需求和衝動就像魔鬼一般無法剋制,哪怕背叛世俗倫理。

川端康成的作品都帶有一絲哀傷,似乎大部分角色都是悲情的、充滿遺憾的、且結局淒涼。《千隻鶴》也不例外,菊治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茶道師傅,先與女弟子近子發生不正當關係,後又與朋友的遺孀太田夫人發生婚外情,死後父親的兩個情婦又與兒子糾葛,近子一直活在嫉妒和孤寂中,太田夫人與菊治發生不倫關係後背負罪惡感而自殺,太田夫人的女兒文子代母贖罪在與菊治發生關係之後也內心煎熬的離去,最後近子的徒弟稻村雪子與菊治結為夫妻,雖然開放式結局,但根據菊治的表現他們婚後的生活也談不上幸福。

菊治父親、菊治、近子、太田夫人、文子、雪子,6個人之間的命運糾葛,是現實生活中多少家庭故事的一個縮影,情感和道德之間應該如何把握尺度,內心的魔鬼應該如何驅散,對於人之本性是否無能為力......答案不必尋求,答案就在那裡。

讀完一本書我們會讀出書之外的故事,文字來源於生活,而我們就在生活之中。對這本書我不做品評,我只陳述對故事人物的個人解讀。

還不完的債 訴不完的哀

解讀《千隻鶴》(三)——還不完的債 訴不完的哀

文子算是個悲哀的犧牲品。連她自己也覺得自己是來為母贖罪的。母親與菊治父親成為情人時,她不認同母親的做法但也無能為力,覺得虧欠菊治的父親而默默的守護他回家。屢次反對和阻止母親與菊治來往,最後阻止無果悲劇收場。為母親的行為感到羞愧而無臉見菊治,努力壓抑著自己對菊治的喜歡,但中間夾雜著母親這一因素,也只能默默痛苦。

解讀《千隻鶴》(三)——還不完的債 訴不完的哀

文章中多次提到志野陶,雖然它只是茶道中的工具,但在文章中更多的代表一種傳承。

這套價值不菲的志野陶,傳承了上百年,最近是從太田夫人的丈夫手中傳給太田夫人,後太田夫人又給了菊治的父親,最後到了菊治手中。就如太田夫人和菊治家的兩代人發生的糾葛,菊治和太田夫人家的兩代人又延續著,一代人又一代人,無形中牽絆著。所以文子覺得自己是來還債的。

菊治雖然和文子的開始是由於在她身上找到其母親的味道,但發生關係後又漸漸把文子當成了獨立的個體。但在兩個人中母親的影響就像茶杯上的口紅印雖然模模糊糊可能已經擦除了,但心中始終覺得它就在那裡。

文子以為把茶杯摔了就能解脫,但根植在心中的陰影頑固到可怕。最後不得不默默離開,縱然萬般無奈也只能獨自啟程。

創作時間:2018年9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