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終身”險,老年時有病痛怎麼辦?

不買“終身”險,老年時有病痛怎麼辦?

很多人在買保險時特別終愛終身型保險,一是因為終身型保險附加了兩全險或年金保險,所以具有帶返還本金或儲蓄功能,不想錢消費掉,總想著最後沒發生理賠錢還是自己的,而不是進保險公司口袋。二是終身型的保險,顧名思義可以保障至終身,但往往保障終身的保險產品保費相對於定期的保險保費要高很多,保費和保額的槓桿比就沒有定期型保險的保費和保額的槓桿比那麼高。

在這,要告訴大家一點就是:保險不是萬能的。購買保險產品我們要明確保險不是萬能的,它只是我們生活中金融工具的一種,也是轉嫁風險的一種,只是說在轉嫁風險的工具中是最好的但不是唯一的,而且另外要明確一點就是買保險我們要解決什麼目的,是要解決未來發生不確定的風險,所以現在要用保險確定在風險來臨時有一個確定的保額來應對風險,也就是說保險是保障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是保障當下有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為我們誰都不能算出風險什麼時候發生。

不買“終身”險,老年時有病痛怎麼辦?

知道這兩點,我們在給家庭配置保險的時候,就要綜合考慮家庭的經濟收入和支出,及未來收入的穩定性是否能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費。如果對於有錢人來說,考慮的因素相對比較少,保險對於有錢人來說金融功能屬性到時候突出,突出在財產保全和財富傳承上。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更多的是利用“雙10”原則(家庭收入的10%用於配置保險,不低於年收入10-20倍的保額)來配置家庭保險,不能因為配置保險影響生活,天天想到退保來維持生活,就失去購買保險的意義。

先解決當下再考慮未來。建議在投保時,如果經濟狀況確實不好,可建議先配置高保額低保費的定期型保險,後期再加保終身保險產品,用最少的錢做最大的保額。同時在未來也有很多針對老年型的保險,也不用太過擔憂年老時有病痛怎麼?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迴歸到開始我說的第一點,保險不是萬能的,在配置保險的同時,可配置其他金融工具或購置不動產,以應對未來老年時有病痛解決病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