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為什麼我們還要多買書?

前段雙十一,很多朋友都買了各種東西,我也跟著買了很多書,像《半小時漫畫中國史》《作文笑傳》《學習的真相》《吃掉那隻青蛙》《別把話說死 別把事做絕》等等。很多朋友問:“你不是辦的有省圖書館和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借閱卡麼?再說網上的資料那麼多,為什麼還要花錢買書呢?”

互聯網時代,為什麼我們還要多買書?

對此,我想了下,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吧。

第一,圖書館裡的書一般比較陳舊,內容也比較枯燥,不完全適合我現在的需求。我總覺得人生已經很苦很累,所以不想再看一些特別枯燥的東西。我喜歡看將枯燥的知識變成風趣幽默的東西的書,這樣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愉悅身心。

互聯網時代,為什麼我們還要多買書?

第二,我喜歡在書上標劃,寫心得。遇到喜歡的句子,喜歡用筆劃出來,一個是下次再看或者寫東西引用方便,一個是方便和家人朋友分享,給她們看非常好的某一句話;有時候遇到共鳴,還想在上面寫上幾句感悟,圖書館的書肯定無法滿足這些要求的。

第三,現在的圖書價格並不很貴。一般一本書也就十幾塊錢,遇到搞活動,有時還不到十塊錢,對於不吸菸不喝酒的我來說,把省下的零花錢換成精神食糧還是蠻有幸福感的。

互聯網時代,為什麼我們還要多買書?

最後,網上的東西一般過於碎片化,不成系統。碎片化的東西學起來感覺到很好,但是你要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整理出你需要的東西,再把它們融會貫通起來,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花的時間和精力足夠掙比買書更多的錢或者幹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了。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