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奧地利的成功在於讓世人都錯認希特勒是德國人”背後解析

人說“奧地利成功之處在於讓世人都錯認希特勒是德國人,而貝多芬是奧地利人”。

這種說法排除掉其中具有的一些絕對性和偏見性因素,倒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去了解一個國家,通常都是所謂的“道聽途說”。瀰漫在世界大環境中的國家印象是我們去了解一個國家的最開始也是大部分,像是法國巴黎這個浪漫之都,通過種種氛圍營造出一種高貴奢華。而維也納(奧地利首都)的“音樂之都”的名號也是響噹噹,音樂給人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而這麼一個“優雅”的國度卻是希特勒的誕生地,這很是讓人意外,我相信大部分讀者是第一次知道。

人說“奧地利的成功在於讓世人都錯認希特勒是德國人”背後解析

維也納

在奧地利布勞瑙,希特勒出生並度過童年,他曾在母親勸說下報考藝術學校,但是兩度被維也納藝術學院拒絕,最後登上德國權力巔峰發動二戰。雖說一個人的是好是壞與出生在哪貌似關係並不大,但是卻似乎可以折射出一些事情。一個人的成長與國家分不開是公認的,希特勒在奧地利時便早已顯露出狂熱的政治激情,要說希特勒後來的表現和奧地利這個國家無關,我不信。

奧地利這個國家,或許很多人都會忽視它在歷史上的強勢存在。它曾經是德意志老大,曾經是普魯士的勁敵,曾經與匈牙利組成奧匈帝國(位列歐洲傳統五大強國),別忘了,八國聯軍就有它一份。沒錯,正如所見,奧地利曾經強勢而且輝煌。但是歐洲這個地方很有意思,就算是一些小國家,細細追究上溯歷史,好像每一個國家都祖上闊過。但是奧地利好像成功地將自身屬性中的暴力與威脅消化掉了,通過種種迷幻湯一般的措施營造了一種“我地小人少,而我優雅清貴,我是音樂之都”的傳統印象。的確在印證那句話“奧地利成功之處在於讓世人都錯認希特勒是德國人,而貝多芬是奧地利人”。

人說“奧地利的成功在於讓世人都錯認希特勒是德國人”背後解析

奧匈帝國

說真的,作為一個小國,給世人這樣的印象真的很有用。德國這樣的地區大國,或許有體量去承受住其他國家對於暴力和威脅的牴觸,壞人印象就讓德國去背,我奧地利是小國,一旦給其他國家造成一種我很尖銳,我很具有威脅的國家印象,那會是十分致命的,我奧地利太小,承受不住成為眾矢之的,我便營造自己作為音樂之都這樣的浪漫一面。人間樂土,歐洲花園,我是一個這樣的存在,即使我有實力,我曾經做過很多傷害鄰國的事情,但是我可以收斂鋒芒,生存之道很在行。希特勒是奧地利人又如何,大家潛意識裡認為希特勒是德國人。貝多芬是德國人又如何,大家潛意識裡認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

人說“奧地利的成功在於讓世人都錯認希特勒是德國人”背後解析

茜茜公主

或許這樣解析奧地利過於片面化,畢竟這也僅僅是一個層面的問題,但是卻似乎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也或許這樣的解讀價值觀有所傾斜,畢竟道義永存,我們也一直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道義在心不在行,但是在現在軟實力越來越重要的背景下,這似乎是一種營造自己軟實力的必要。自己堅持好人好事,是多麼偉大的事,但是現實的一些事情卻要求我們在別人的印象中都要是貝多芬,這是討喜,討喜需要營造,國是這樣,個人也是這樣。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