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如何運用大數據技術來解決服務的空洞區?

商業銀行傳統業務與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內在關係,互聯網金融屬於金融的範疇之內,其本質仍是金融,但它很好地彌補了傳統銀行業務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傳統商業銀行在服務弱勢群體方面暴露出明顯不足,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大量“救急不救窮”現象,對中小企業扶植力度欠缺。

互聯網金融,如何運用大數據技術來解決服務的空洞區?

互聯網金融看準傳統銀行這一弊端,將“長尾理論”成功運用到業務服務之中。具體而言,傳統銀行往往追求規模經濟性,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對利潤貢獻最大的客戶群體和業務領域,即大企業、大客戶和中高端零售客戶。而對於P2P、小微企業貸款、小額理財、個人借貸擔保等“尾部”業務,商業銀行通常由於成本、收益與風險不匹配等因素而望而卻步。

互聯網金融,如何運用大數據技術來解決服務的空洞區?

互聯網金融業務看準服務空洞區,滿足這方面企業的現實需求,對傳統銀行業務服務範圍進行了有效擴展,實現了傳統商業銀行的融資類業務分流。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巧妙地運用大數據技術,突破了傳統銀行業務交易成難以降低的瓶頸。

互聯網金融,如何運用大數據技術來解決服務的空洞區?

通過互聯網提供便捷理財功能,逐步開始作用於以銀行和保險為資本升值的傳統性渠道,通過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性平臺,能夠直接減少商業銀行的手續費收益,並且互聯網金融第三方理財支付平臺利用互聯網進行了更廣範圍的產品推廣與宣傳,擁有比銀行理財門檻更低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如何運用大數據技術來解決服務的空洞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