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被天下人敬重,原因是他忘不了此人

諸葛亮為何被三國演義神化,被天下人敬重?原因是他忘不了此人((論史的胡小姐姐第79期)

諸葛亮為何被天下人敬重,原因是他忘不了此人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慧的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同時在歷代讀書人心目中,諸葛亮的地位也是最崇高的,被視為偶像,是中國人心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代表人物。三國演義裡也把諸葛亮神化為無所不能、可呼風喚雨接近神一般的人物。那麼,諸葛亮為何被天下人如此敬重,連三國演義都這麼推崇他?

是因為劉備三顧茅廬的緣故,還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有這方面的原因。但並不是最關鍵的原因。

因為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儘管是代表君主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謙虛態度,讀書人都渴望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大書特書。然而類似禮賢下士的典故非常之多,春秋時信陵君就曾親自拜訪‘殺豬匠’朱亥,上演了一次‘竊符救趙’的故事,為何朱亥沒有成為大名人?由此可見,禮賢下士受禮的一方並不會成為名人,反而應該是施禮的一方才是應該傳唱的人,比如劉備、信陵君。

諸葛亮為何被天下人敬重,原因是他忘不了此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諸葛亮對劉備遇知之恩的報答,不過這在中國歷史上,只要是忠臣良將都是這麼幹的。古語有云:‘滴水之恩,湧泉難報’,說的就是報恩。歷史上也有不少報恩的故事,比如春秋晉國刺客豫讓為報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智伯被趙襄子所殺之仇,不惜自爛容顏、吞炭啞聲、連妻子都認不出來,去刺殺趙襄子。豫讓如此犧牲自我,報智伯的知遇之恩,可又有幾人記得豫讓?

同在三國時代,袁紹以四世三公的崇高地位,也曾賢禮下士登門於沮授門前,沮授兵敗後拒不投降,還密謀逃回袁紹軍中,這正是沮授回報袁紹的知遇之恩,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為何沒人歌崇沮授?

由此看來,不管是劉備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回報劉備,都不足以讓諸葛亮為天下人所敬重,因為這僅是劉備諸葛亮個人之間的情感,不足為天下大道。諸葛亮之所以為世人所歌崇,真正的原因是他忘不了漢獻帝,那個被曹魏控制著的大漢天子。諸葛亮一生忠於漢室,這才是大大的忠臣,這是被天下人敬重的地方,也是後世君王不惜一切神化諸葛亮地位的緣故。

諸葛亮為何被天下人敬重,原因是他忘不了此人

正是源於民間與皇權二者的共同努力,諸葛亮才被神化為中國傳統文化忠臣的代表。東晉追諡諸葛亮為‘武興王’;唐朝封其為‘武寧王’;北宋年間封其為‘武安王’,並賜廟;蒙古元朝時封其為‘神王’;清朝康熙與朝隆對諸葛亮也是推崇備至。挖其根源,就是諸葛亮是真正的忠臣,掌握國家大權卻一心匡扶漢室。

諸葛亮追隨劉備的主要原因是,劉備的志向是匡扶漢室,所以才有‘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隆中對’。劉備在得出諸葛亮輔助之前,稱他為諸侯或軍閥其實都不夠資格,因為劉備的軍隊長期非常弱小,經常是兵不過千,將就關張二將,這樣的勢力稱為流寇就差不多了。沒有穩定的地盤,只能在各大諸侯勢力間夾縫求生,一會投靠陶謙,一會投靠曹操,一會投靠呂布、袁紹,劉備有什麼資格稱為軍閥?

就是這樣的劉備,諸葛亮還是選擇了輔助他,原因就是劉備公開的志向就是匡扶漢室,這也正是劉備儘管弱小,儘管寄人籬下,還是得到曹操、袁紹、呂布、陶謙等實力諸侯尊敬的根源。諸葛亮選擇劉備,第一是劉備是忠於漢室,夢想是匡扶漢室,也是有能力的;第二是其他諸侯如曹操、劉表、孫權、劉璋等人,要不是漢賊野心家,要不就是平庸之輩,不足讓諸葛亮臣服。

諸葛亮為何被天下人敬重,原因是他忘不了此人

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握蜀漢實權,以他的智慧,不是不知道北伐中原困難重重,蜀地也是地小民弱,但還是終其一生,要興兵北伐中原,原因就是為了營救被曹魏軟禁的漢獻帝,大漢的天子。諸葛亮心中最大的志向就是匡扶漢室,所以不惜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也要把漢獻帝從曹魏手中迎回來。

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之時的天下大勢,是魏吳蜀三國鼎立。魏佔天下十三州之九,蜀僅一州,吳佔三州,曹魏的實力遠超蜀國。不管從軍事還是經濟,蜀國打贏曹魏的可能性都比較小,因為當時天下大勢已經基本穩定,曹魏不止地盤大,而且人口多,明面上的實力強,發展潛力也強,蜀漢從任何一方面與曹魏相比,都差了老遠。

諸葛亮為何被天下人敬重,原因是他忘不了此人

然後,縱然是如此殘酷的現實,諸葛亮還是念念不忘漢獻帝,匡扶漢室那顆心還不死,所以諸葛亮是生命不息,北伐不止,這才是真正的忠臣,真的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要做的不權是為報劉備知遇之恩,更要為大漢盡最後一份努力,這樣的人怎能不被天下人所敬重,如何能不被後世君王所推崇?

人生在世,一般所求,不外乎這幾點:金錢、權力、美色。諸葛亮不愛美色也不愛金錢,權力也達到巔峰,按道理應該是享受的時刻了,但他沒有,一直還奮鬥在北伐的途中,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諸葛亮要報效國家,為漢室盡忠。綜其根本,就是諸葛亮忘不了苦難之中的大漢天子——漢獻帝!這才是諸葛亮被天下人敬重,被三國演義不惜筆墨神化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