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天真”李太白,那個情懷詩人

“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當地一彈挑起的迴音。”

太白之詩,當是千古絕響;太白其人,應是人間謫仙。談及太白,我們常想起其天真爛漫。屈原之後,太白堪稱浪漫主義第一人。

太白之詩天真爛漫,他喜歡毫不掩飾地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揮灑在詩中。

最是“天真”李太白,那個情懷詩人

當受玄宗徵召,他高喝“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與友人同飲,他勸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惋惜《詩經》正聲傳統之失,他哀嘆“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故土之思泛起,他低喃“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最是“天真”李太白,那個情懷詩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沒有曲曲折折,沒有柳暗花明,太白總是毫不掩飾地將自己的情感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胸有凌雲壯志,心藏千百柔腸,卻又率真灑脫,隨性而為。太白之詩,或有金戈鐵馬磅礴之勢,或如林間小澗細水長流,自有一番天真爛漫,貫穿始終。

太白之性天真爛漫。有天真爛漫之情不易,守住這份天真爛漫更是“難於上青天”。我們常讚美太白的天真爛漫,但又又少有人談論太白貫徹一生的“天真”是多麼可貴。

最是“天真”李太白,那個情懷詩人

受人誹謗,得罪刺史,他仍心懷壯志,“但得長把袂,何必嵩丘山”;等得玄宗徵召,卻又受人讒毀,賜金放歸,他壯志未泯,“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安史亂起,在顛沛流離中,他一心向君主獻計,“仍留一隻箭,未射魯連書”。

當層層陰霾下終見得一絲曙光時,太白心懷“誓欲清幽燕”的壯志登上了李璘戰船。卻又深陷帝位之爭的漩渦而鋃鐺入獄。幸得友人相救免於一死,流放夜郎。夜郎路遙,一路隨著江流飄遠的不僅是一葉扁舟,還有他那留在京城的夢。霜雪早已染上雙鬢,疾病席捲而來,前途渺茫,這一生似乎就如此刻滔滔江水上浮沉的小舟,在命運的急流裡隨波飄蕩。

最是“天真”李太白,那個情懷詩人

生活用險惡與苦難擁抱了他,太白對生活的熱愛卻依然不泯。輕舟行至白帝城遇赦,他欣喜若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以前的跌宕與苦難,他只輕輕一拋,置之身後而不聞,隨著湍急的流水遠去。與其沉浸在悲痛之中一蹶不振,不如把酒當歌,依舊以滿腔熱情擁抱生活,豈不快哉。

最是“天真”李太白,那個情懷詩人

任憑苦難磋磨,哪管命運多舛,太白也始終維持著他的天真爛漫。一支筆,一把劍,一壺酒,一襲白衣,一縷憂思寄家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