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一場欲哭無淚的中國式關心

小時候盼過年,而現在怕過年,尤其一到辭舊迎新,逼婚人群就不斷猛烈湧現。

作為一名長期活躍在相親市場的一線大齡女青年,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笑著撐到現在的。

催婚,一場欲哭無淚的中國式關心

眼瞅著已經2019年了,小我好幾歲的表弟表妹也已經成家,我內心的“重擔”更重了,因為我的年齡不再是2字開頭,不知從何時起,必勝客不敢吃了,齊天大聖不想看了,所有和“剩”同個音的字詞在我眼裡都是禁忌。

也不知從何時起,能推辭的家庭聚會全部拒絕,最近甚至都不敢和我媽一起散步、逛街,生怕路上偶遇個什麼熱心鄰居或是爸媽老同學之類的叔叔阿姨,冷不丁冒出來一句,“你家女兒都這麼大了啊,怎麼還不結婚啊”這樣的催婚用語標配,可究竟有多少是真正心疼你、為你著急的人呢,很多不是在看熱鬧嗎?

催婚,一場欲哭無淚的中國式關心

其實我挺渴望有個自己的小家,心裡也明明很著急,可是遇不到合適的人,我也不能隨便找個人就去領證啊。有些人說是關心、是為你好,還端著一副比你更急的架勢指責你要求不要高了,將就將就,生活不就這樣嘛?反倒讓我不解,結婚不是個人的事情嗎,我究竟是哪裡不對呢?但在長輩面前,誰敢胡亂放飛自我,再考慮到父母的面子,唯有選擇一笑而過!

每當在家播放著那首唱到心坎裡的《晚婚》——“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我爸都會把他的催婚金句說上三遍,“我看你,是歌聽多了,書看多了,反而變呆了!這世界哪有契合的靈魂,這完全是搞創作的人用來騙人的呀,我不管你跟誰契合,今年趕緊把婚結了,別再拖了!”我總是會討價還價,好,明年!不過被我騙了多年,我爸已經不再信任我,他直接給我下了最後通牒,“今年你再不結婚,就自己主動點搬出去住吧,你看樓下的貓貓狗狗都有對象了,你還找不到合適的人,你時間都去哪兒了?你就慶幸自己生活在城市吧,這要是在我們老家,你唯一的出路就是背井離鄉。”

催婚,一場欲哭無淚的中國式關心

我就差眼含熱淚看著父親大人,但被催了很多次之後,我情不自禁給他手寫了一封信,大意就是觀念進步了,結婚不再是任務,我會努力的云云,結果我爸把信又還給了我,我看到信上多了一行工整的字,“有這時間寫信,還不如去相親,快點結婚吧你!”

一聽到快點,我可是欲哭無淚。從小時候被催著快點吃飯、快點回家、快點寫作業、快點睡覺,到這些年的旋律換成了“快點結婚”,但催婚催不來幸福,頂多讓你在瞬間有“趕一趕進度”的念頭,隨即又冷靜下來。看到身邊的朋友在秀恩愛或是曬孩子,有點羨慕,再看到有些結婚之後卻不快樂甚至是遭遇了感情變故,又有些淡定。

催婚,一場欲哭無淚的中國式關心

現代的觀念明顯進步,只是對我們來說的多元化選擇,在父母看來,子女結婚才是他們的“安全感”,可是他們真的站在子女的角度考慮過什麼是子女的“婚姻安全感”嗎?

像我,內心其實很渴望結婚,只是沒遇到合適的人,這個合適與否,不是父母所謂的有車有房,也不是依靠想象去找個可以結婚的人,這個合適只能是一種坦然和心甘情願,畢竟有特別想和誰步入婚姻的渴望,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沒有非結婚不可的年齡,只有非你不可的婚姻,在催婚的各種聲音中,我反倒是更加堅定了,至少我媽一直站在我身後,讓我相信自己。

催婚,一場欲哭無淚的中國式關心

前幾天,我媽的閨蜜非要到我家來玩,我媽建議去小區裡散散步,那阿姨直接說,就是要來跟你家女兒聊聊的,她不能再挑了,再不抓抓緊,二婚帶娃的都要被搶走咯,說完還掏出手機要給你介紹對象,開場白永遠都是那一句,“這個男孩不錯,老實!婚姻不是風花雪月,就是要找老實的,你們年輕人現在婚戀觀不正確,我們長輩有責任告訴你們,怎麼選才是最好的。”

說時遲那時快,打開手機設置一分鐘後鬧鈴,接下來就裝成接電話的樣子,堅持到底,“哎呀,你找不到東西在哪啊,好好,我馬上先回公司一趟,你等我哦!”下樓之後,我就閒庭信步往超市的方向走啦。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在催婚大軍面前,首先不能亂了陣腳!在我看來,婚姻有可能真是一個餡餅,說不定哪天就從天上掉下來了。

催婚,一場欲哭無淚的中國式關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