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紐-3000年的中國

樞紐-3000年的中國


1. 羅振宇跨年演講推薦的2018年度圖書

《樞紐》這本書,在“時間的朋友”2017跨年演講上隆重首發,是整個跨年演講的核心思想來源。也是這一年間,對羅胖認知升級*重要的一本書。上線不到48小時,銷售逾5萬冊。

2. 作者特別牛

作者施展,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得到」App大師課《中國史綱50講》的主理人。《樞紐》是對這門已經有超過5萬人學習的課程的思想更加系統的闡述。

3. 認可度非常高

除了羅胖,著名歷史學者許紀霖、著名投資人徐小平,都是這本書的讀者。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中歐工商學院原院長劉吉,還特地為這本書做序推薦。如此多牛人的認可,足見這本書質量之高。

4. 視角很獨特

不同於傳統“文人治史”的侷限,作者施展是工科出身,後考取北京大學史學博士,專心治史。在《樞紐》一書中,施展用他嚴密的理工科思維,和對西方歷史的研究,用超學科的獨特視角,為你呈現不一樣的中國歷史。

5. 這本書帶你重新理解過去

和大多數歷史著作不同,這本書不是告訴你過去的中國如何興衰、各色英雄人物如何走上歷史舞臺。它為你展示的,是囊括三千年、縱橫九千里的歷史變局。它將告訴你的,不是一人、一事、一城、一朝的興衰,而是“中國為什麼是中國”“如何定義漢人”這樣的底層邏輯。

6. 這本書帶你重新思考未來

施展說:學歷史能讓你看懂未來。它既然能讓你知道中國從哪裡來,也就能讓你知道中國將到哪裡去。書中提出一個非常振聾發聵的觀點——未來,中國會成為世界的樞紐。為啥這麼說?不是情感上的感性猜測,而是通過三千年的歷史變遷進行的嚴密論證。

7. 這本書帶你定位自我

如何定位自我、規劃自己的未來,一定程度上由如何看待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而決定。當明白了中國未來會成為世界的樞紐,終局性地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也就更容易提前重新定位和規劃自己的未來,抓住這個時代的紅利和機會。

8. 一本書重塑思想體系

這不只是一本歷史書,而且融合了社會學、政治學、地理、博弈論的各學科跨界知識。除了帶你理順中國發展的脈絡,更從多學科、多視角,為你打造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下次,你可以從容地考察一國的歷史和未來。

9. 反覆打磨,值得收藏

從初稿到定稿,再到審校、出版,前後經歷了將近一年時間。不僅對文字、頁面進行了反覆的設計和打磨,而且在用紙和封面設計上,也進行了多次嘗試。如此費時費力,就是為了讓這本書在你手中,更能體現價值。


內容簡介

《樞紐-3000年的中國》是一部縱覽中國千年歷史、探索當下世界的“中國力量”的歷史人文讀物。本書運用空間和時間的觀念與方法,致力於在一種全球的視野下,主要論述了自夏商周至清末中國古代草原-農耕-海洋的南北向三重結構和平原-綠洲&高原的東西向次級結構,對以下問題給出內在連貫統一的解釋: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結構在古代的形成,中國革命對於中國現代轉型的偉大意義,以及中國作為世界樞紐,在政治和經濟等方面所具有的世界意義。貫通所有這些問題的解釋邏輯,是中國的兩大根本特徵,一是它作為一個古老且未中斷文明,所帶來的歷史記憶,一是中國的超大規模性,所帶來的政治和經濟效應。

本書認為,對中國的超大規模性的理解,是理解中國問題的一個根本前提,這就構成中華文明區與其他文明區的重要區別。

這本書能帶你看懂:

中國歷史演進的邏輯;

中國奇蹟持續的原因;

以及,該如何認知我們的世界角色。

在這個關鍵節點,每個人都在思考未來。

我們在思考未來的時候,*重要的事情是對目標的設定。

而如何設定目標,取決於你怎麼理解自己、理解中國、理解世界。

每個人,都 該思考——

在起伏的浪潮中,一個人怎麼認知環境?

過去40年,中國為什麼能迅速崛起?

中國式奇蹟能否持續?

未來,世界會有怎樣的格局?

在大環境下,你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


施展

青年曆史學者,在「得到」App開設的《中國史綱50講》大師課,已經超過5萬人訂閱。

他工科出身,因為覺得不夠好玩,轉向文科。

在北大拿到了史學博士。現在外交學院任教,教授西方思想史、文明史方面的課程。

著名投資人徐小平、萬聖書園創始人劉蘇里都是他的讀者。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劉吉特地為《樞紐》這本書做序推薦。


精彩書評

《樞紐:3000年的中國》一書,核心是要回答一個問題,究竟“何謂中國”。

現在市面上類似的研究已經有很多,施展的這本書與之相比,有著一些非常重要的特色。

施展找到了一個核心線索,就是中國的超大規模性,將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串聯了起來,給出了統一的解釋框架。用這個線索,施展連貫地解釋了中國能夠維持一個大一統帝國的原因,中國在近代陷入落後的原因,20世紀偉大的中國革命史也在這個背景下獲得了全新的意義,更解釋了當今中國在世界上的獨特位置。

該書在古代史的闡述當中,突破了常見的中原本位視角,也突破了新清史學派的草原本位視角,在中原、草原、西域、高原、海洋等多個亞區域彼此互動、相互依賴、相互塑造的過程中,發現了超yue於各個亞區域之上的一個統一的歷史進程,從而將中國史定位為一個體系史。

該書進一步闡釋,在中國與西方的遭遇過程當中,中國歷史的一些內在動能被激活出來,它表現為一個宏大的革命史的過程,並使得中國的轉型呈現為一個現代的建國曆程。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中國的經濟崛起以及其對於世界秩序的深刻塑造,也獲得了全新模式的深入討論,並對未來提出了一系列極富建設性的探討。

施展在這本書中,以問題為導向,完全超yue了具體學科的限制,調用了地理、歷史、哲學、思想、經濟、財政、貨幣、軍事、人口、社會、法律、國際政治等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對中國幾千年的複雜歷史,以及百年來的成敗興衰給出了一個統一的解釋框架。

這本書,引發了我重要的認知升級。

這將是2018年的必讀書之一。它必將引起廣泛而熱烈的討論。

它能帶你看懂,中國歷史演進的邏輯思考、為什麼中國是世界的樞紐、如何成為未來世界的“自變量”,它能讓你比其他人更早地看到有價值的東西。

——羅振宇(《羅輯思維》主講人,得到App創始人)

氣象壯闊的論述格局…這是這一代青年人在大時代進行大構想的一個可貴的嘗試。

——劉吉(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原主任)

作者以湯因比式的歷史哲學視野,考察農耕文明、遊牧文明與海洋文明互動中的中國大歷史。如此之大手筆、大氣象、大格局,為當今中國學界所罕見。在碎片化研究的時代,本書不啻為令人精神一振的難得力作。

——許紀霖(著名歷史學者)

第yi次聽施展講述他的研究,就給了我一個巨大的驚喜,讓我看到了理解中國問題的一種前所未you的視野,也解釋了很多令我困惑的問題。中國到底從哪裡來,中國未來可能會向何處去?這是我想了很久的問題,相信許多人也在思考。施展的這本書,給了我一個非常有衝擊力的答案。

——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