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一把好牌,看曹操如何將之打爛

赤壁之戰,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東漢末年,即建安13年(公元208年),孫權、劉備於赤壁大敗曹軍。此役之地位,三國時期無出其右者。而長江流域也開始走向了中國戰爭史的舞臺。中國的軍事政治中心開始向長江流域延伸,而不再是黃河流域的一枝獨秀。此役以曹操兵敗北迴而告終,三國鼎立的基礎從此形成。

赤壁之戰,一把好牌,看曹操如何將之打爛

我們來分析赤壁之戰之前的局勢,曹操的優勢非常明顯,正所謂摸得一把好牌。優勢?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吧:

1.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挾持漢獻帝至許昌,並以獻帝的名義施令於諸侯。各諸侯心知肚明,奈何實力不如曹操,怒不敢言,不得不從。

赤壁之戰,一把好牌,看曹操如何將之打爛

2.奪得荊州,威震天下,曹操佔有明顯的心理優勢。

3.荊州既得,曹軍士氣大漲,氣勢上佔有上風。

赤壁之戰,一把好牌,看曹操如何將之打爛

4.人多勢眾,人才輩出,曹操“唯才是舉”,賢人謀士一、紛紛為他所用。反觀孫劉聯盟,實力薄弱,軍事上的優勢也被曹操佔據。

當然,曹操也是看到了自己的四大優勢,才敢南征,進攻東吳。那麼優勢盡佔的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為什麼會失敗呢?小編就來分析一下。

1. 缺乏明確的目標,曹操並不確定自己是打孫權還是劉備,目標不明。按照我的推斷,曹操應該是想兩個一起打,既打孫權也要打劉備。如果個各個擊破的話,太耗時間了。而且孫權和劉備是當時天下碩果僅存的連個諸侯了。這連個要是結盟了,我正好裹一起把他們一塊滅了。

所以,曹操的本意就是希望孫劉結盟,然後同時打。在曹操看來,即使孫劉二人結盟,給自己帶來的傷害指數也可以忽略不計,主要是他們倆的實力太弱啦。孫吳姑且能一戰,劉備的兵馬,不值一提。所以,即使孫劉結盟,也不裹是給東吳增添那麼一點點的兵馬,如此而已。以至於孫劉結盟以後,曹操待之,仍是一個對手,而非兩個對手。

2. 未安撫人心。荊州的部分城池投降曹操,曹操並未該地的百姓和官員,而是轉而去了江陵,在那裡兩個月,並安撫江陵的官員百姓。未安撫荊州投降自己的將領和士兵,就直接派人家去攻打東吳,給誰大概也不願意吧。

3. 操之過急。曹操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太急於求成。為什麼?很簡單,一來,年齡問大了 ;二來,身體狀況不佳。曹操當然明白,孫劉聯盟日久必會內訌,俗話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假以時日,待那孫劉二人鷸蚌相爭,曹操自可坐收漁翁之利,然而曹操不願意等,也等不起。

古代人普遍壽命較短, 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和孫權都是27歲,周瑜34歲,魯肅37歲,劉備47歲,而曹操年齡最長,已經是54歲。與其他幾人相比,和劉備的差距是最小的,7歲;其它人?那可算是不折不扣的老頭子了。都不知道隔了多少條代溝了呢。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要想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必須速攻東吳,而且自己又有那麼的優勢。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赤壁之戰,一把好牌,看曹操如何將之打爛

4. 軍隊生病。曹操的軍力的確是東吳的幾倍。然而,奈何生病啊。那麼曹操的士兵生的是什麼病,如此來勢洶洶?據最新研究分析,居然是恐怖的血吸蟲病。這就難怪了,想那黃蓋只用十船的易燃品,曹軍就盡數燒燬,兵敗如山倒。原來是大家都忙著發高燒或者拉肚子去了,火勢兇猛,也沒人救啊。士兵大面積感染傳染病,傳播速度極快,又不能對症下藥,及時治療,戰爭的結局,那是可想而知了。

5. 天氣因素,曹操此時的運氣,怎一個背字了得。天的確是有不測風雲的,赤壁之戰後的曹操多少次午夜夢迴時,還是不免仰天長嘆:不是說好了冬天都刮西北風向嗎?為什麼打仗的那天你要來作弄我,偏偏颳起了東南風?迷信的說法就是天要滅曹操,非曹操用兵之錯。但是這的確曹操的錯誤,老天都颳起東南風,讓你不要打這場仗了,你卻逆天而行,自然是受到了懲罰。後來,曹操大意,為黃蓋的苦肉計所騙,認為東吳唾手可得,兼之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曹軍大敗。

赤壁之戰,一把好牌,看曹操如何將之打爛

6. 不習水戰。曹操的軍隊以陸軍為主。陸地作戰屬無敵狀態。但是曹軍長途跋涉嗎,又不習水戰,竟然用鐵索把船隻全部鎖上,自然兵敗如山倒。

諸位看官,你們是如何看赤壁之戰的,敬請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