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雙品牌“分家”的背後 可能過得並不好!

我們見到的國際手機品牌如蘋果、三星、索尼、諾基亞、摩托羅拉等,這些資歷深厚歷史悠久的廠商,涉及的領域眾多,產品更是豐富,但在手機領域卻從創辦以來,就一直以一個品牌形象走到今天。可當我們說起如今的國產手機品牌,似乎都不約而同地開始實施雙品牌戰略,究竟是為什麼呢?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說到國產手機中,名列前茅並實行雙品牌的廠商,大致可根據兩種類型進行分類,分別是針對線上市場發佈的子品牌:【華為-榮耀】、【中興-努比亞】,以及最近將正式發佈子品牌的【vivo-iQOO】,以及為了劃分高端中端品牌價值的【小米-紅米】、【魅族-魅藍】。在這幾家廠商中,有的經過幾年的運營已經重新併入自家主公司,而有的則是在最近才正式宣佈獨立的,它們自然也有各自的考慮和理由。

互聯網子品牌:

華為——榮耀

最初華為和榮耀的關係與現在我們看到的不太相同。在2013年時,華為將榮耀手機獨立運營,目的是針對線上用戶接軌互聯網模式。做從工廠直接到用戶手中,沒有零售商的互聯網產品,性價比”這三個字尤為重要,但做性價比產品很容易陷入價格戰,這就會被貼上“低端”“便宜貨”的標籤。這對擁有穩固高端市場的華為來說,自然不能親自冒這個風險。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對一個傳統廠商來說,新的嘗試必定伴隨風險。華為的品牌理念是“以行踐言”,主要面向商務市場服務於白領等商務人士,這個市場更加成熟,用戶想要高完成度穩妥的產品。榮耀以“勇敢做自己”為品牌口號,服務於線上用戶和學生等年輕人群,這個群體的用戶想要第一時間獲得像大膽的配色、熱門的VR、雙鏡頭等新鮮的體驗,這些嘗試性的內容交給榮耀就很合理,因為榮耀隸屬於華為,如果成功則能夠開拓線上市場,贏得新用戶群體的信賴,如果失敗損失也非常小。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回到現在,榮耀手機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具備完整的產品線,並開始向高端進發。“榮耀這家由子品牌獨立出來的互聯網公司,進軍高端市場不會搶佔華為的用戶們?”這點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就像上邊所說的,華為與榮耀兩家的主旨和受眾群體大不相同,所以完全不會發生這種事情,這點從市場出貨量就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通過[賽諾-2018年1-11月手機整體市場銷量排名]。華為手機整體出貨量為5867萬臺,榮耀手機4982萬臺,最初被當作目標的互聯網線上品牌小米整體出貨量4505萬臺,被榮耀超越。同時華為同比增長28%,也完全沒有因榮耀的崛起所影響。

中興——努比亞

中興同樣作為一個老牌手機廠商,是全球少數擁有研發和製造2G-4G全系列終端產品的企業之一。同時會根據運營商想要針對的不同業務功能提供定製手機產品,是運營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中興手機已經成功和全球多達160個國家的230多家主要運營商達成合作夥伴關係,與其中44家頂級運營商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中興發佈子品牌努比亞要早於華為,目的都是面向線上互聯網消費者。努比亞以“Be Yourself”為品牌理念。在以中興的技術研發實力為背景,做到了業界首款搭載全網通技術的手機。努比亞的“無邊框”技術也同樣讓人過目不忘。目前旗下更是有首款使用正反雙屏設計的努比亞 X,以及針對遊戲手機細分市場的紅魔手機。努比亞在現在成績雖然不是特別突出,但在努比亞創新能力的驅動下,也有著非常忠實的粉絲。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努比亞X

劃分市場的子品牌:

小米——紅米

小米作為一家以互聯網為起點的公司,和傳統廠商的思路自然大不相同。作為從互聯網線上市場開始逐步壯大的小米,為傳統廠商開闢了一片新戰場。紅米誕生於被山寨仿製機大量充斥的2013年,最初只是一條小米手機的產品線,專門為滿足對低價有更大需求,且希望擁有同價位下更高性能的用戶。紅米讓配置信息透明化,相對更高的配置配上低廉的手機瞬間收穫一大批用戶。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近幾年手機品牌都在向高端進發,小米也不例外。但對以極致性價比定義自己的小米來說,這已經成為了一種負擔。最明顯的地方就在於,一部分用戶想要通過低價獲得好體驗,而另一部分用戶則只單純想要業內頂尖的產品,貴點毫無影響。小米如果還維持低價則略的話,就會失去被逐漸瓜分的高端市場。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作為系列運營的紅米手機,對小米品牌的影響也逐漸顯露了出來。雖然紅米對小米意義重大,甚至是一根救命稻草,一段時間內紅米手機為首的中低端機型銷量為2206萬臺,佔總銷量的77.6%。極度低價的策略讓產品在外觀方面做出了很多妥協,雖然出貨量巨大,但也拉低了用戶對小米品牌的整體印象。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這時所以小米決定將紅米Radmi獨立運營,將高性價比的使命留給紅米,自己則為用戶帶來更加極致的高端產品。這樣即撕掉了廉價的標籤,也沒有放棄追求性價比的用戶。全新蛻變的紅米帶來的第一部作品紅米Note7,在外觀、配置、做工方面發力巨大,且擁有極高的性價比。衝擊高端市場的小米在新年帶來的第一部作品小米9,雖然售價稍有提升,但在設計、用料方面也和提高的售價一樣,獨具誠意。經過細分品牌後,小米拋下了性價比的擔子。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才能獲得比之前更好。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紅米Note7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小米9

魅族——魅藍

幾年前魅族與小米棋逢對手,在線上互聯網領域打得難捨難分。小米初期注重性能,而魅族則在設計上更下心思。在小米發佈紅米系列開拓低端機市場取得一定反響後,魅族自然也不能放棄這次機會,隨即推出了主打“青年良品”的魅藍,勵志要將小而美的精神發揚光大。在2015年,魅藍銷量突破2000萬臺,同比增長300%,一路更是高歌猛進。隨著魅藍手機和魅藍Note的成功,在一段時間與紅米命運相同,承擔了大部分銷量。

魅藍手機獨立運營後,產品開始逐步向旗艦發展,魅藍Note6更是直接打出“魅藍真旗艦”的口號。而此時的由楊柘帶領向高端發展的魅族,發佈了高端商務風的魅族Pro7不僅沒有滿足魅友的需求,對沖擊高端市場也有些力不從心。魅藍的風頭開始逐漸蓋過魅族,最終黃章決定收回魅藍品牌,並重新調整人事架構,親自帶隊重拾魅族“追求源於熱愛”的精神。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魅族Pro7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魅藍Note6

魅族初期一直被處理器所困擾,劃分出魅藍後本該向著高端發展,不料想第一時間拿不到處理器,導致用戶不買賬,這時劃分子品牌顯得有點操之過急。而黃章回歸後的魅族又精神了起來,推出的魅族15復刻了曾經MX系列的經典,魅族16更是市場上為數不多不跟風做異型屏,並擁有旗艦性能的手機。當魅族重振旗鼓佔據高端市場後,相信魅藍也有迴歸的可能。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魅族16

寫在最後:

目前國內主流市場已經發布的子品牌就是以上這四家,當然還有明天要發佈的iQOO,vivo與iQOO預計會像OPPO與一加的關係,這兩家與線上發展線下的廠商不同,都是從始至終就注重先下市場的公司。在網絡信息透明度日益增高的今天,vivo發佈iQOO品牌很有可能是想將業務範圍擴大到線上平臺,推出符合線上消費者口味的產品。

手机双品牌“分家”的背后     可能过得并不好!

目前劃分子品牌的企業大體也就分為上面這兩種,在整理後發現劃分子品牌並不都是一帆風順。是在不同目標人群中站穩腳步,分別發揮。還是險些被埋沒,懸崖勒馬重振旗鼓都已經是過去時了。各家廠商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用戶的喜愛,並且活得更好。希望廠商能夠通過劃分品牌找到目標用戶群,少走冤路更好的服務消費者。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本文了解不同品牌的定位,更簡單地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手機產品。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