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從陶謙手上接手徐州後,為什麼不分兵派關羽陳登南下取揚州?

彼岸漁煙


劉備從陶謙手上接手徐州以後,其實他對徐州的控制還不穩固,根本沒有力量擴張。

陶謙被任命為徐州牧的時候,從自己家鄉丹陽招募了一支軍隊去赴任,這支部隊就叫丹陽兵。丹陽郡民風彪悍,因此丹陽出來的士兵也以作戰勇敢聞名,在東漢末年這個混亂的時期,陶謙帶上一支勇敢善戰的家鄉子弟兵去上任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過東漢時期地方豪強勢力也很大,陶謙作為一個外來戶肯定和地方勢力有所矛盾,史書上記載趙昱、張昭、張紘等徐州名士都和陶謙發生過矛盾。作為陶謙的嫡系,丹陽兵和徐州地方勢力之間關係自然也不和睦。

陶謙臨死前選擇繼承人時,肯定也要考慮了這個因素,丹陽兵打仗行,不過都只是一幫武夫,把徐州交給他們,肯定會和徐州豪強之間發生爭鬥,不管誰輸誰贏,都會元氣大傷,便宜了外人。而把徐州交給本地豪強,那麼丹陽兵肯定會吃虧,這也是陶謙不希望看到的。

相比下,劉備和他一樣是外來戶,來徐州時不過帶了1000多士兵和幾千流民,加上陶謙給的4000丹陽兵,要在徐州站穩腳跟離不開丹陽兵的支持。

而且劉備來徐州是幫助抵禦曹操進攻,而曹操之前曾經屠城,因此徐州的地方豪強們對前來救援劉備的印象還是不錯的。因此選劉備繼承,可以作為丹陽兵和徐州豪強之間的緩衝勢力。


所以劉備能接管徐州不過是一個各方利益平衡下的產物,他的地位並不牢固。徐州的本土勢力倒是很快接受了劉備,畢竟劉備待人寬厚,實力又不強,對於地方勢力來說,這樣的州牧顯然對自己有利。陳珪、陳登、糜竺等人都和劉備關係不錯。

不過丹陽兵卻並不是都願意服從劉備,這個不是陶謙一道命令能解決的。下邳相曹豹就佔據下邳,並不怎麼服從劉備的命令。此時對於劉備來說,整合徐州的各種勢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急著擴張。


假以時日,也許劉備可以逐步瓦解收服丹陽兵這股勢力,但是袁術沒給他這個時間。最後袁術進攻徐州,劉備帶兵抵禦時,呂布偷襲下邳。而張飛和曹豹發生爭執,曹豹被殺,丹陽兵軍心動搖,中郎將許耽、軍司馬章誑開城門迎接呂布進城,張飛兵敗,劉備也不得不逃到廣陵。

如果劉備在剛接手徐州時就去打揚州,那麼依附他的丹陽兵會更少,結局可能也更糟糕。


不沉的經遠


第一,諸葛亮未加入前,劉備的視線一直在中原一代,缺乏有效的戰略規劃。第二,陶謙統治徐州出了些問題,廣陵,彭城,下邳一度在陶謙的控制之外。另外,笮融出走,殺廣陵太守和彭城相薛禮。第三,徐州是四戰之地,劉備接手徐州後,先是受袁術大軍的攻擊,呂布隨後又進來攪局。第四,徐州最精銳的丹陽兵難制,當年曹操就吃過虧。這就怪不得張飛和曹豹不和,中郎將丹楊許耽反叛,下邳失守,呂布和劉備的地盤正好對調。



所以,劉備因為這幾個因素,根本沒有機會和條件,甚至是沒有時間派關羽,陳登攻打揚州。更何況,當時是袁術最鼎峰的時期,本來就佔據了汝南,淮南,北揚州一帶,不久孫策就南渡南揚州,平定江東六郡。所以,劉備要謀取揚州,就要打敗袁術和孫策,這可能實現嗎?實際上,不是劉備要找揚州的麻煩,而是揚州的袁術主動要找劉備的麻煩。原因有二,第一,袁術自領徐州牧,第二,和陳登規劃的戰略有關。袁術自領徐州牧,這不難理解,關鍵是陳登為劉備規劃的戰略。



當時是“二袁爭霸”時期,諸侯紛紛站隊,連曹操都屬於袁紹陣營。而陶謙去世後,糜竺,陳登和孔融都勸劉備接任徐州,劉備開始是拒絕的,要讓給袁術。於是,陳登進一步勸說劉備:“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匡主濟民,下可割地守境云云。”劉備這才接任了徐州,陳登便派使者出使袁紹,並取得了袁紹對劉備肯定《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所以,劉備選擇了袁紹陣營,袁術當然攻擊劉備了。如果沒有呂布突然介入,劉備有陳登輔佐,又有關張之勇,同陣營的袁紹,曹操也不會攻打徐州,假以時日,劉備或許真可以打敗袁術,把勢力發展到揚州一帶。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呀,劉備在袁術,呂布的夾擊下,漸漸失去徐州這第一塊根據地,最後連小沛也被攻破,只好投奔了曹操。迫於形勢,陳登也只能和劉備緣盡了,劉備也失去第一個有能力的謀略之士。這也說明,徐州是戰略要地也是四戰之地,一旦對外發展,最怕的就是被端了老窩。所以,在徐州如此複雜的形勢下,劉備的座椅都還沒坐熱,怎麼可能派關羽圖謀揚州呢?


大飛熊騎士


三國時代,雖說佔有某郡,但是實際上也只是部分佔有,最大的例子就是荊州,就算是劉表鼎盛時期也就實際有效控制襄陽南郡江夏而已。徐州五郡,實際上陶謙自己實際有控制權的只有兩郡,劉備自己也就繼承了這兩郡,想收復徐州自保都難,何談進攻?


請叫我逗鬥


我來一個簡單粗暴的回答,劉備徐州都守不住還想去打揚州?曹操眼睛盯著徐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