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拉松的成长烦恼

中国马拉松的成长烦恼

2018年,中国马拉松突破体育“疆界”,广受社会媒体和大众关注。不过,日渐火爆的马拉松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2019年如期而至,马拉松赛事能否摆脱烦恼,更上层楼。


作者 | 金立刚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造就了无数传奇,也成就了如火如荼的马拉松。

2019年如期而至,国内马拉松热度丝毫未减,新年第一天就有黑龙江冰马、深圳新年马等九项大型赛事同时举行。5天后,由35000多位选手参加的国内第一个金标赛事厦门马拉松如期举行。伴随着新年的第一声钟声,2019年中国马拉松序幕徐徐拉开。

然而,当你看到中国马拉松的勃勃生机时,也能感受到跑道上层出不穷的乱象:抄近道、两度昏厥不听劝阻逞强跑……

2019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能否量质齐飞?

井喷式发展


2010年,国内共举办了13场马拉松赛事,几年的光景,举办场次数量就实现了飞跃。

从2018全国田径工作会议上公布的一组数据看,截至2018年11月2日,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赛累计举办1072场,参加人次530万,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310场,参赛人次320万。经计算,2018年马拉松举办场次是8年前的82.46倍。

从省会城市济南,到沿海城市汕头,再到县级市诸暨,2018年,它们都经过了一次全马初体验。如果算上不到800人的路跑、不到300人越野赛的“小比赛”,赛事数量更多。

从体量上看,与美国每年千余场路跑赛事相比,中国马拉松等路跑赛事在巨大人口基数衬托下,显得微不足道。

正如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竞赛部部长张永良所言,“中国马拉松赛事火热,但仍不能满足跑友需求,摇号就是明证;尽管人们热情越来越高,但每年全马和半马的完赛选手人数比发达国家还差很多”。也就是说,国内赛事从量上看依然供不应求。

2018年的中国马拉松,不仅比赛场次多如前一年,比赛类型也更加“丰富多彩”。这一年,浙江温岭举办了首届浙江超马接力赛,每个队实际上场4人,每人跑16公里;这一年,中国高校百公里比赛也加大规模。

中国马拉松的成长烦恼


比赛多了,跑者的选择也多了,这会倒逼中国马拉松赛事提高服务和质量。

事实上,国内马拉松赛事中,只有为数不多的精品赛事需要抽签。《2018中国马拉松白皮书 (上)》显示,最多5%的赛事(即65场左右)需要抽签,换句话说,95%的赛事是不能报满的。所以,有的组委会为了避免尴尬,或者减少参赛名额,或者增加短距离名额,以此来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其实,举办一场高水平马拉松赛事,难度非常大,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而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的攀升,赛事之间的竞争也不可避免。现阶段,国内马拉松赛事对跑者吸引力呈两极分化趋势并且日益加剧,这种现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与赛事运营方有关。目前,国内运营马拉松赛事最权威、最专业的公司当属智美体育。智美体育运营的马拉松赛事基本都是精品赛事。

中国马拉松的成长烦恼


如果抛开一场赛事的品质不谈,不难看出,马拉松之所以火爆,离不开当地政府搭台和企业赞助。在全民健身热潮下,为了追逐风口,很多主办方只是为了举办而举办马拉松赛事。

当地政府举办马拉松的本意和出发点无可厚非,然而,这恰恰也是马拉松赛事过于频繁的诱因。

对于政府,举办马拉松,成了其塑造“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项政绩工程;对于承办方和赛事运营机构,似乎更多地聚焦了马拉松这块蛋糕所散发的商机。

这些现象,不过是冰山一角。

赛道秩序


2018年11月18日,苏州太湖马拉松赛何引丽的遭遇,就是赛道秩序失控最好的明证。

由于马拉松赛道蜿蜒曲折,主体线路多半设在城市街道上,难免给办赛方的管理和调度增加更多不可控因素。

纵观国内马拉松赛事,组织程序不规范、赛场设置不合理、服务保障不健全等问题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甚至早在2015年1月11日举办的海口马拉松,还出现了“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的吐槽。

据了解,那场海口马拉松比赛,在路线与时间安排上不够科学,未能最大程度减少扰民。

中国马拉松的成长烦恼


“一个企业举办商业马拉松比赛,人为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这是谁给的权利?倡导健康生活的马拉松,不应以影响他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为代价。”专门从事马拉松运动事业,被跑马圈誉为“狼何团长”的姜海说。

如今,国内各地因马拉松比赛“扰民”引起的批评声仍未平息,背后折射出的是盲目跟风带来的对公共资源的过度占用。

在举办马拉松比赛前,城市管理者应该对自己的城市管理做一次深度“体检”。

意外:缺少敬畏之心的后果


近年来,替跑、违规等不良的比赛风气也弥漫在跑者之中。

2018年11月25日,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比赛开跑,根据计时芯片数据、赛会录像、现场照片等材料证明,总计违规选手人数258人,其中,伪造号码布18人,替跑3人,其他违规行为选手人数236人。

赛事组委会称,每位选手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体育精神和赛事制度负责,违规者也要接受一定惩罚。

2016年深圳马拉松赛,女子组获奖的前10名选手中,竟出现了两个男人,在当时引发不小争议。事实上,马拉松赛场上的替跑事件始终没有杜绝,“跑道打假”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

中国马拉松的成长烦恼


刷成绩、走捷径,甚至骑着共享单车参赛,吸引别人关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更令人所不齿的是,还有人为了一己私利,通过花钱找人替跑,来获得高考加分的捷径……竞赛公平性被人为践踏。

  • 2017年上海马拉松赛,一位D区跑友混进A区,最终以5小时32分的成绩完赛,而他也收到了来自赛事主办方对其取消比赛成绩、禁赛2年及终身禁赛的处罚。
  • 为了让成绩有质的变化,有些“投机者”甚至挖空心思寻找赛事管理方面的漏洞:服用兴奋剂、不按规定线路参赛……违规跑形式多样。
  • 更有甚者,似乎找到了另一条“捷径”,他们将计时系统与GPS定位功能相结合的参赛芯片调包,好在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精进,越来越多违规跑浮现水面。

在一场42.195公里的全马,或者21.0975公里的半马比赛中,选手在比赛中受伤甚至猝死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新闻报道的跑马猝死事件有8起,晕倒昏厥的24起。

马拉松并不是一项轻松的运动,在奔跑过程中,由于强度过大,心肺功能都经受着巨大考验。

有些跑者安全意识淡薄,赛前没有针对性的适应训练,跑完全程时,身体会陷入极度疲劳,这些人面临着巨大的伤亡风险。

这些跑者对马拉松缺少敬畏之心,让马拉松运动“变质”。

中国马拉松的成长烦恼


“一场马拉松如同一部战争影片,有人刚跑了几公里,腿部就出现抽筋,有人拿着云南白药朝自己的大腿喷了一路。”专业跑者云奇向笔者说道。

让他唏嘘不已的是,2018年11月举行的浙江绍兴马拉松比赛,一位跑者两度昏迷,经心肺复苏站起身后,竟然不顾医护人员的劝阻、执意继续比赛。

有媒体保守统计,从2015年至今,至少有14人在国内马拉松比赛中因心脏骤停而猝死,而在终点附近猝死占比80%,大部分为首次参赛。

展望2019


马拉松赛不止是一场奔跑,更是人生的修行。上述乱象背后,是对规则的践踏。

在深圳南山半马中,258名选手违规抄近道的行径,暴露的是选手对马拉松的亵渎。跑马是有规矩的,不是任意而为之。赛前有翔实的竞赛规程可以阅读,赛中有绝大多数跑者正确的坚持,无需标新立异。

赛事管理失序,参赛者亵渎赛事……这些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2018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对组织水平低、社会效益差、有明显安全隐患或制度不完善等情形的赛事活动组织机构,且经过整改仍不能达到最低赛事活动组织标准要求的,可将其列入黑名单等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布。

中国马拉松的成长烦恼


《意见》明确指出,可按照赛事活动组织整体水平、人数规模、层次规格、服务保障、社会影响力等,对全国所有赛事活动实行等级评定。

在赛事组织和管理方面,中国田协修订完善了《中国马拉松管理文件汇编》,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马拉松竞赛报名参赛资格审查制度的通知》,并严查马拉松赛事兴奋剂,截至目前已完成委托检查320场,检测了1264项。除了政策层面,马拉松乱象,能否在2019年得到改善呢?姜海说,“真正的跑者,并不希望自己钟爱的运动,就这么一直跑偏下去”。但他也强调,马拉松粗放式生长的趋势已经形成,短时间内“刹车”并非易事,单纯依靠中国田协实现对各地的监督并不现实。

中国马拉松的成长烦恼


姜海的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不过笔者更相信,2019年,只要坚守“规范赛事、科学运动、文明参赛、健康发展”这16字方针,中国马拉松一定会更好。

马拉松这项运动在经历了粗放式的野蛮生长后,走到了发展的关键口。从冲动回归理性需要过程,无论管理者、赛事运营方,还是跑者、社会舆论,都应不断审视自我,并从中找出不足,不断完善。

事实上,马拉松也在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摆脱“成长的烦恼”。

  • 首先,在服务上。随着国内举办马拉松赛事经验的积累,2019年,马拉松在服务上必将提高一个档次。例如,跑者比赛后的用时和分段成绩短息告知和网络查询、马拉松赛的照片服务成为赛事标配。杭州马拉松的5G直播和脸部识别技术,将在更多的城市马拉松中得到推广和普及。另外,很多马拉松举办地也将为选手提供赛事期间的景点优惠或免费活动。
  •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六盘水主打凉都马拉松概念,提出国内第一个“马拉松日”,通过马拉松训练营、手拉手爱心跑等一系列马拉松活动,为城市马拉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借鉴。
  • 在赛事扩张上,作为马拉松赛事运营的“老大”——智美体育目前运营着国内多项顶级马拉松赛事,从运营角度看,运营多项赛事,可以节约成本,复制和移植成功经验,有些物料还可以重复使用,赛事之间还可以互为宣传,还可以吸引赞助商,进行品牌多次曝光。
  • 在资源共享上,浙江马拉松及路跑协会,在省内马拉松的比赛中,采取了资源共享等方式,不仅节约了物资,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为2019年其他各省的马拉松起到积极的借鉴力。

2019年的马拉松战场,将会逐渐摆脱“成长的烦恼”,一路凯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