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蒙古四大汗國最後分崩離析?西方兩大汗國怎麼消亡的,後人去了哪裡?

別酒怯流年


為什麼蒙古四大汗國最後分崩離析?西方兩大汗國怎麼消亡的,後人去了哪裡?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涉及的幾個事件時間點其實相差了200多年,但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也並不困難,因為蒙古帝國分崩離析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幾個汗國的文化分化到無法調和,失去了統一的基礎。而西方兩個汗國的消亡與後人去向也是比較明確的。


蒙古帝國的分裂

其實蒙古帝國的分裂是有個標誌性事件的,就是最後一個得到各汗國公認的大汗蒙哥在公元1259年去世,在這之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公開爆發戰爭,最終忽必烈勝出,但卻只得到了西亞地區的伊兒汗國承認,東歐地區的金帳汗國以及中亞地區的窩闊臺和察合臺汗國都不再認可他蒙古大汗的地位,之後蒙古帝國事實上就不再存在了。

元朝和四大汗國形勢

但為什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間的內戰就導致蒙古帝國徹底的分裂呢?因為其實表面上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間的戰爭是在爭奪汗位,其實卻是蒙古帝國在當時不同文化之間分歧過大,矛盾無法調和的結果。因為忽必烈很早就在蒙古帝國負責漢地事務,所以他長期生活在漢地,他身邊的近臣有很多是漢人,而他為了更好的統治漢地,自己也從很早就有了很明顯的漢化跡象,比如他給自己的長子取了漢名真金,讓他從小就跟漢人老師學漢文。所以忽必烈其實是代表著蒙古內部希望漢化,進而將蒙古轉化為中原王朝那部分貴族以及願意對他效忠,軍隊也為他所用的一些源自金朝的漢軍世侯的利益。而阿里不哥則從小生活在蒙古本部,代表著堅持蒙古傳統生活方式的那部分貴族利益,所以雙方雖然表面上是在爭奪大汗寶座,但實際上卻是代表著兩種文明在爭奪,最終相對來說更偏向中原農耕文明的忽必烈勝出。之後他又很快把帝國的都城遷到脫離了蒙古草原的北京,並把國號改成了“大元”,而且全盤採納了中原的政治制度,公開宣稱自己的政權是承接漢唐的中原政權,等於在此時,忽必烈雖然沒有放棄蒙古大汗的尊號,但實際上他給自己的定位已經變成了中原皇帝,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蒙古帝國的分裂當時也是必然的了。

蒙古內戰的西部戰場

但其實忽必烈這樣做在當時並不奇怪,因為拋棄蒙古傳統的不止是他,除了最早滅亡的窩闊臺汗國之外,其它幾個汗國也都在這樣做。因為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爆發戰爭的同時,在西方的兩個汗國金帳汗國和伊兒汗國之間也打了起來。

金帳和伊兒兩個汗國之間進行的捷列克河戰役

當然這兩個汗國的戰爭,表面上依然與蒙古大汗寶座爭奪戰有關。因為汗位爭奪戰中,伊兒汗國的旭烈兀支持忽必烈,而金帳汗國的別兒哥則支持阿里不哥,所以似乎雙方分別是在幫助自己支持的大汗人選。但實際上雙方的戰爭卻也是兩種文明之間的爭奪。因為金帳汗國和伊兒汗國在當時已經分別成了伊斯蘭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代表。

金帳汗國極盛期疆域

但在這裡要說明的是,雖然金帳汗國的主要統治區域靠近今天的東歐,但它所代表的卻是伊斯蘭文明。因為金帳汗國離蒙古核心區域很遠,而且建立的時間也比較早,所以到別兒哥時代,金帳汗國的蒙古貴族受當地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影響已經非常深入,別兒哥已經是公開的伊斯蘭教徒。而伊兒汗國雖然身處伊斯蘭地區,卻是通過武力征服,滅亡了阿拉伯帝國建立的,而它的建立者旭烈兀的母親(也是忽必烈的母親)和長妃都是基督教徒,所以雖然旭烈兀本身沒有公開信仰基督教,但他的汗國在早期卻是強烈敵視伊斯蘭教的。

而且更加嚴重的是,旭烈兀滅亡阿拉伯帝國之後,把阿拉伯帝國最後一任哈里發穆斯臺綏木用亂馬踩死,這一舉動徹底擊怒了金帳汗別兒哥,因為當時在名義上,阿拉伯哈里發還是所有穆斯林的精神領袖。所以在蒙古大汗爭奪戰爆發後不久,這兩個汗國也藉口幫助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彼此開戰了。但他們之間戰爭的實際原因其實已經變成了宗教衝突。

伊兒汗國極盛期疆域

而在之後差不多100年裡,金帳汗國和伊兒汗國之間多次在阿塞拜疆地區開戰。而金帳汗國在後來長期將歐洲基督教國家視為自己的主要敵人,多次與波蘭、匈牙利和立陶宛等歐洲國家爆發戰爭。到公元14世紀初,金帳汗國更是公開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廢除了建國時實行的《成吉思汗法典》,金帳汗國的蒙古人完全突厥化,其蒙古色彩完全消失。

而伊兒汗國在則始終把當時存在於埃及的馬穆路克王朝作為自己的主要敵人,在阿拉伯帝國和阿尤布王朝都被伊兒汗國滅亡之後,馬穆路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伊斯蘭國家。它曾經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多次發兵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區,試圖通過這裡進入埃及,滅亡馬穆路克王朝。而且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伊兒汗國還多次遣使到西歐地區聯絡羅馬教廷和英法等基督教勢力,希望與其組成聯軍夾擊馬穆路克。雙方在公元1270年進行的第九次十字軍東征期間還真的實現過一定程度的協作。

公元1305年伊兒汗致法國國王的國書,上面蓋有元朝皇帝所賜漢文印章

西方兩汗國的滅亡

不過伊兒汗國雖然早期反伊斯蘭傾向非常明顯,但它畢竟是在伊斯蘭教核心區域建立的國家,所以到後期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伊斯蘭化。但雖然如此,它和馬穆路克之間的戰爭仍然持續到它存在的末年。但在公元1320年代,伊兒汗國最後一任大汗不賽因與權臣出班發生矛盾,雙方爆發內戰,雖然不賽因最後獲勝,但其國力消耗嚴重。到公元1330年代,伊兒汗國又爆發了黑死病鼠疫疫情,不賽因和太子先後病死,同時原本臣服於伊兒汗國的一些基督教王國開始獨立,伊兒汗國在公元1335年陷入崩潰。

伊兒汗國分裂之後的幾個國家,其中的藍綠黃地區仍是蒙古後裔統治

之後波斯地區仍然存在幾個由蒙古後裔統治的小王朝,如扎剌亦兒、因賈和丘拜尼等。但控制伊朗設拉子地區的因賈王朝幾年之後就被伊兒汗國崩潰之後獨立的波斯莫扎法爾王朝滅亡。控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丘拜尼王朝則在伊兒汗國崩潰之後名義上仍然擁立了一名伊兒汗,但在公元1357年,伊兒汗國的長期敵人金帳汗國發大軍攻佔了其首都桃裡寺(大不里士),丘拜尼王朝,也就是最後名義上存在的伊兒王朝滅亡。之後這些本來就已經高度伊斯蘭化的蒙古後裔融入當地不同民族之中。而札剌亦兒王朝則一直存在到了公元1430年前後,滅亡之後其部眾也融入周邊民族,另有一些則融入了哈薩克、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等中亞民族。

而金帳汗國則一直存在到公元16世紀,但在公元14世紀末就受到中亞征服者帖木兒的反覆入侵,國力也漸漸衰落。公元1420年代,金帳汗直接控制的區域越來越小,汗國開始不斷分裂,先後分裂出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和克里米亞三等幾個汗國,金帳汗庭直接控制區域只剩下了裡海周邊的大帳汗國。之後原本受其統治的莫斯科大公國也從公元1472年開始不再向其交稅,大帳汗國鎮壓失敗,莫斯科獨立。公元1502年,大帳汗國被克里米亞汗國滅亡。

金帳汗國解體之後的幾個國家,其中綠色為喀山汗國,正下方是阿斯特拉罕汗國,左下方是克里米亞汗國

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則分別於公元1552年和1556年被俄羅斯滅亡。而克里米亞汗國則通過向奧斯曼帝國稱臣,勉強維持了存在,一直堅持到了公元1783年。當年因為奧斯曼與奧匈帝國發生戰爭,無暇東顧,俄羅斯藉機將其滅亡。不過金帳汗國因為存在時間比較長,所以形成了一個相對統一的民族,即蒙古人和不同突厥部落以及東歐其它民族混血形成的韃靼人。目前韃靼人是俄羅斯境內最大的少數民族,但這個民族也基本沒有什麼蒙古遺存了,它信仰伊斯蘭教,外貌也已經完全歐化。另外還有一些韃靼人在金帳汗國及其餘脈滅亡之後遷入中亞,融入了哈薩克和烏茲別克等中亞民族之中。

19世紀末的俄羅斯韃靼人


桃花石雜談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王史論”

關於四大汗國,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大汗汗國(也就是元朝)、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第二種是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分別是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爾汗國。按照題主的問題,所說的應該是第二種,下面我們就來著重看一下這四大汗國!

關於這四大汗國的起源,是由於當時任大汗的成吉思汗的兒子蒙哥汗死後,蒙而哥汗的四弟忽必烈和七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而成吉思汗分封的諸王也選擇支持不同的陣營,從而導致大蒙古國分裂,在蒙古帝國的基礎上建立的四大汗國。關於四大汗國是如何分崩離析的,我們來具體看一下。

金帳汗國

元朝西北的宗藩國,之前是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的封地,管轄的地區分別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而後,朮赤的兒子拔都又征服了烏拉爾河以西伏爾加河流域欽察、不裡阿耳等部族,建立起了東起也兒的石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也是四大汗國中疆域最為遼闊的一個汗國。

金帳汗國是四大汗國中統治最為穩定的一個,直到拔都的弟弟別兒哥繼位,金帳汗國脫立蒙古大國獨立。而後,逐漸開始內亂,15世紀20年代初,欽察汗國分裂成9個相互獨立的國家。原中央部分被大帳汗國取代。而這時一個新的強大的國家的出現——俄羅斯,導致金帳汗國權利日益衰落,最後被俄羅斯所滅亡。大多數蒙古人有的突厥化,有的伊斯蘭化,金帳汗國就這樣名存實亡、土崩瓦解了!

察合臺汗國

最初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的封地,轄區分別是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定都阿力麻裡。而後便開始經常和元朝軍隊決戰,於公元1303年始與海都子罕八兒歸服。在之後的動亂中,察合臺汗國先是分裂為東西兩部,而後,東部又分裂為若干小國,於1370年,被帖木兒帝國所滅。而西察合臺汗國在領導者死後不久,便被自己的將軍帖木爾奪取了國家政權。至此以後,察合臺汗國滅亡。

窩闊臺汗國

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的封地,轄區主要包括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後來,窩闊臺繼位後,將封地賜給他的兒子貴由。後來蒙哥汗繼位後,認為窩闊臺汗國的勢力不斷增大,於是將封地分割,分封給了不同的諸王,以削弱窩闊臺汗國的勢力。1264年,海都自以太宗嫡孫不得立,先後聯合阿里不哥、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301年兵敗身死,導致汗國勢力不斷衰落。1310年,海都子察八兒為察合臺汗怯伯所敗,部分歸附欽察汗國,部分被併入元朝。

伊爾汗國

又稱“伊利汗國”,是由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西征後建立,轄區主要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地跨歐、亞兩州,疆域遼闊,從而凝聚了不同的文化。當今的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中亞的土庫曼斯坦都是由伊爾汗國直接統治的地區。可想而知,其勢力有多大。

後來,在合贊汗繼位時,對伊爾汗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295年6月19日,他率領將士改宗伊斯蘭教,於當年11月3日即汗位,取名穆罕默德,自號素丹。此後,蒙古貴族和伊朗貴族日益合流,伊爾汗國組建成為一個伊斯蘭國家。


以上就是四大汗國的發展過程,之所以說他們分崩離析,主要是因為蒙古帝國疆域太遼闊,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管轄,從而導致各個汗國之間開始獨立。在蒙古帝國剛開始建立時,他們兄弟之間可能因為血緣關係比較和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勢必會和當時的中央政府產生分歧,隨著歷史的變遷以及受不同文化的影響,有的被同化,有的被滅亡,納入其他種族!從而導致四大汗國分崩離析!


小王史論


成了當地庶民。


瑞土3


因為當時的蒙古人沒有接受孔子的大一統的觀念。


伯樂公


你有沒有覺得,到了西部就有被分烈的趨勢,越往東就越有扎堆的趨勢?參見歐洲眾小國和東邊曾經的大元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