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基金那麼多,怎麼選擇基金產品獲得最大的收益呢?

蔣昊說經濟


截止到2019年3月,市場上的基金已達5000餘隻,投資者再也不用考慮選股的煩惱了,但是開始有選基金的煩惱了。

基金的數量比股票數量還多,簡直是難上加難。

且各種基金層出不窮,一點都沒有要停止的樣子,有些基金的業績不佳,那索性再開一隻新的罷。

那麼投資者怎麼能夠在日益複雜的市場上獲益呢,最簡單的就是通過投資組合。

  • 確定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的比例

投資者很喜歡債券或者一些固定收益的產品,畢竟看得見的收益內心安穩,而且債券基金看起來比較穩定,政府也喜歡債券,畢竟需要彌補財政,但是對於投資者來講卻不是一件好事。浮動收益和固定收益的配比影響著未來家庭能積累多少財富。

試想,固定收益的持有人是把錢借給別人,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此而已。但是股票是伴隨著企業的成長,如果在這幾年間該企業的盈利潤增加,規模擴大,股價可不只是7-8%的增幅。

況且現在人們的年齡越來越大,如果投資者目前60歲,活到80歲,中間還有20年,這20年裡沒有任何勞動收入,且都是被動的投資收入的話,僅靠微薄的利息是很難維持較好的生活的。按照通脹率為5%的水平,10年內資產會縮水一半,15年資產縮水2/3,想想都可怕。

  • 怎麼來查看自己的投資理財比例是否合適呢?

舉個例子:前兩天幫一個程序員朋友理清自己的財務,手頭上總共有47.9萬,日常做一些簡單的理財:

簡單的來看,他的風險配比均衡,但是就收益分類,你會看到另外一個表:

這個表上可以看出:

流動資金安排的最好,10%的在手上以便應對日常所需。
低收益的貨幣基金配比太高,達46%,收益率才有3.8%左右,要知道中國過去年均通脹率是5-6%,也就說他有一半的資金是跑不贏通脹的,相當於越存越少。
高收益定期是投的p2p,14%的比例獲得9%的收益,尚可,無太大風險。
穩定的浮動收益基金是投的債券,也就5%左右比例尚可。
權益類的基金和股票就太少了,即使翻倍的收益也很難對總資產有額外的效益。

也就說,你理了財,財也沒有理你。

方案就是:減少定期的低收益資金到浮動收益的基金上,並且增配股票。


講了核心的內容,下面我們來分類講下便於大家理解和疏通:

債券基金

就像上文所說,你認為買了債券可以安穩入睡,買股票會徹夜難眠。但你忽略了通貨膨脹會吃掉你的積蓄。另外就是利率上行的風險,利率上升,債券的價值就會下跌。

股票基金

股票基金和股票類似,都會受到市場短期波動的影響。但是不管投資哪種,都要有長期投資的理念。對於股票型基金來講,選擇一個業績好的非常重要,這背後是一個能力較佳的基金經理和團隊。以及選擇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價值投資型的基金,有成長型基金,有行業板塊基金等。多方面配置,總不會錯過意料之外的猛漲。市場的風格總是輪動的,誰都不知道未來哪種風格會突然飆升。

但是你要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風格的基金,例如2017年藍籌的行情收益居高的自然都是重倉那些消費股,而19年初的這一波主要是創業板的行情。看到收益差,大家都會想著換一隻基金,其實即使面臨短期的跌幅也不要放棄,你一放棄就有可能開始反彈了。即使是基金經理我們也需要關注他的風格是否轉變,如果因為市場的風向他就開始換倉,有可能他也不是一個很自律的人。

不管是對於機構還是散戶來講,一些數據表明,如果每次操作都追風趕熱門,基本都是每年虧30-40%的,10年虧損能達到99%。而我們投資不過也是為了長期的收益。

行業基金

你會挑選基金的時候會發現有對應的證券行業,交通行業,能源類等等,很多投資者靠著感覺來判斷行業趨勢。最適合投資行業基金的投資者是比較瞭解某一種商品或某個行業的,那樣你就能夠洞悉行業的最新信息。

可轉換債券基金

既能享受到股票的成長性,又能享受到債券的收益的穩定性。投資可轉債的策略是當可轉換債券和公司債券的利差縮小時,買入可轉換債券基金;當利差擴大時,賣掉可轉換債券。‘

明星基金FOF

對於公募基金來講不是太明顯,對於私募有不少明星基金經理。去年很多證券公司組了一些知名基金的fof,但是如果裡面都是股票多頭策略,看了上面的分類,你就知道fof組的沒有什麼意義了。

看完這些,你知道怎麼選基金,以及怎麼才能獲得最大收益了麼?

還不懂的,可以多多給紋姐姐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