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經典:PayPal,硅谷的“黃埔軍校”

我們之前有說過英特爾,給它的定義是現代科技公司一個奠基式的角色,因為英特爾不僅開啟了半導體行業和個人電腦行業,還對後來硅谷的很多大公司,比如蘋果、Google都有很大的影響。而且當年從仙童和英特爾離開的人,後來又參與創建了很多成功的硅谷公司。

商業史就是這樣有意思。英特爾是1968年成立的,而30年後的1998年,又有一家公司成立,它在硅谷的影響力達到了類似英特爾的地位,這家公司就是PayPal。

商業經典:PayPal,硅谷的“黃埔軍校”

1、開枝散葉的PayPal

PayPal有多神奇呢?舉一個例子——硅谷有個專有名詞叫 “PayPal黑幫” (PayPal Mafia),說的就是當年一幫創立了PayPal和在PayPal工作過的早期員工。他們後來在硅谷開枝散葉,又成立了很多新的、有巨大的影響力的公司。

商業經典:PayPal,硅谷的“黃埔軍校”

PayPal黑幫

隨便舉幾個例子:

彼得·蒂爾(Peter Thiel):他是PayPal很長一段時間的CEO,後來用50萬美金投資了Facebook,一戰成名,還創立了現在估值超過百億美金的大數據公司Palantir;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沒錯,他也是PayPal的創始成員之一,或者準確地說是和Peter Thiel的公司合併之後成了PayPal。他的功績應該不用過多介紹了,他成立了特斯拉、SpaceX、SolarCity等等一系列公司,現在正計劃著把人類送去火星;

裡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我很喜歡的硅谷最著名的胖子,被大家稱為“硅谷人脈王”。他是世界上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領英)的創始人,這家公司在2016年以262億美金的價格賣給了微軟;

陳士駿(Steve Chen):這個人是誰?是全球最大視頻網站Youtube的創始人。Youtube從創立到被谷歌16億美金收購,只用了20個月的時間;

傑里米·斯托普爾曼(Jeremy Stoppelman):他是Yelp的創始人——Yelp就是美國的“大眾點評”,也是一家獨角獸公司。

商業經典:PayPal,硅谷的“黃埔軍校”

PayPal早期成員後來成立的公司

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就是PayPal這家公司在硅谷的影響力——

它不但自己創造了一個奇蹟——四年上市,然後以15億美金被電商巨頭、當年美國的淘寶eBay收購。而且還開枝散葉般地製造了很多偉大的公司和企業家。

2、 主要對手

PayPal從創立到上市到被收購的四年曆程,可以說是驚心動魄。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應該叫做:四面楚歌。

因為支付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且金融市場的利益相關方非常多。所以從創立開始,直到上市後被收購,PayPal都一直在和各種公司打仗。可以說沒有這幾場關鍵戰役的勝利,也就不會有PayPal這家公司了。

所以我們來詳細講講PayPal的幾個主要對手。對於PayPal來說,它短短四年的創業史中,遇到的最大的對手有三個:

第一個是同行業的競爭對手,X.com。

X.com的創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埃隆·馬斯克。當時馬斯克剛剛以3億美金的價格把自己之前創立的一家在線地圖公司賣給康柏電腦,算是成功創業者了。於是他接著就做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X.com。業務是一站式的金融服務,比如普通投資者可以在這裡管理資金和做投資等等,有點像今天的支付寶。

商業經典:PayPal,硅谷的“黃埔軍校”

結果做著做著,X.com就開發了一項新業務:消費者之間的支付和轉賬。於是,後來都成為硅谷有著數一數二影響力的蒂爾和馬斯克在支付戰場上相遇了。

這兩個人領導的公司打得不可開交,而且是短兵相接的風格,也就是你做什麼,我馬上就要跟進做什麼。

比如,PayPal早期是有補貼用戶的,每個註冊PayPal的用戶可以獲得10美金的獎勵,邀請別人註冊也能得10美金。結果馬斯克看到以後,就和手下說,我們要翻倍,註冊一個用戶獎勵20美金——想想這是2000年左右啊,獲取用戶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還比如,PayPal早期發現,在電商平臺eBay上面的很多消費者有相互轉賬的需求,於是就在eBay上做了很多營銷的嘗試,結果馬斯克也立刻讓X.com去eBay上做廣告,而且花的錢更多,打了各種大橫幅廣告。

另一方面,X.com也有一些優勢,比如客戶存在它裡面的錢可以產生收益,就像支付寶和餘額寶的關係,於是PayPal也開始學這個業務。總之,就像你看到的如今互聯網界很多領域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大戰,在接近20年前的美國互聯網界,這種戰爭就已經存在了。

而且,歷史總是出奇地相似。由於各自給消費者的補貼都太猛了——剛才我們說到,一個客戶的獲取成本最高能到20美金——所以哪怕蒂爾和馬斯克都是融資高手,錢也是禁不起這麼燒的。於是最終的結局是,兩家以50:50的價格合併。

於是,硅谷最偉大的兩位創業者勝利會師,而且合併之後馬上就新融資了一億美金。這個故事聽起來有沒有一絲熟悉?

PayPal的第二個敵人,是利用PayPal詐騙的不法分子。

但凡涉及到金融行業,詐騙和風險控制就是繞不開的話題。當時利用PayPal詐騙的方式主要是:不法分子盜取信用卡,然後批量註冊PayPal賬號,再用信用卡支付給指定賬戶,把錢轉移走。信用卡機構發現後,就會讓PayPal賠償。

商業經典:PayPal,硅谷的“黃埔軍校”

於是PayPal的員工開始通過數據去分析詐騙分子的特徵。後來他們發現了一些規律:比如一般都是新賬號,並且向同一批賬號支付,支付金額、使用頻率也有一定的規律。於是他們就開始利用技術來探測這些詐騙賬號,後來還幫FBI抓捕了兩個俄羅斯詐騙分子。

另外,為了阻止程序自動註冊賬號,PayPal的技術人員還想到一個主意。他們生成一些圖片,上面印有各種扭曲的字母,背景也很模糊——人是可以識別這些字母的,但是機器很難識別,所以這樣自動註冊就行不通了。這個驗證圖片的註冊方式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這就是當年PayPal發揚光大的。

通過這幾個措施,PayPal的詐騙損失降低了70%,直接導致詐騙分子們只能去其他競品平臺上作案。

PayPal最後一個難纏的對手,就是收購了自己的eBay。

作為初創企業,早期一定要找到一個非常小的細分市場,取得這個小市場的壟斷,然後再向更大的市場進軍。這個理論在PayPal這裡又得到了驗證。

商業經典:PayPal,硅谷的“黃埔軍校”

當時PayPal收到了一封郵件,是一個客戶來申請使用PayPal的logo的。他們打開一看,發現這個客戶是eBay的賣家,他希望能在自己eBay的商品頁面裡,嵌入一個PayPal的邀請鏈接。這樣他就能自動地賺那個10美金的註冊獎勵費用了,這可是純利啊。

於是PayPal團隊順藤摸瓜地到eBay上面一搜,發現已經有幾千個商品頁面裡有PayPal鏈接了。而且為了賺這10美金,好多商家還會在頁面上詳細介紹如何註冊PayPal的教程,於是PayPal一下意識到,他們應該大力向eBay發展。

於是PayPal圍繞eBay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他們在官網上放置了一個功能,讓商家可以一鍵將PayPal鏈接添加到自己的商品詳情裡面。有一個數據可以告訴你eBay和Paypal之間多麼互相依賴,在eBay收購PayPal的時候,eBay上面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商戶都使用PayPal作為支付工具,而PayPal的三分之二的業務來自於eBay。可以說這兩家公司誰也離不開誰了,這也為後來的收購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但是,當你把自己的核心商業模式建立在別人的平臺之上的時候,就會處處受制於人。實際上,eBay早早就收購了一家叫Billpoint的支付公司,想要打造自己的支付工具。而且可想而知,eBay對自己的支付工具有很多政策上的傾斜,比如:在首頁放上各種橫幅廣告宣傳;還有,在默認支付選項上直接勾選Billpoint,引導大家註冊等等。

但後來,PayPal還是頂住了eBay“親兒子”的競爭。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

首先,PayPal的業務模式本身有一個天然優勢,叫做“網絡效應”。 簡單說,就是一旦一個用戶使用了PayPal給別人轉賬,那麼很容易就會激發新用戶的使用;而且這個關係網絡人越多價值也就越大,所以PayPal是有所謂的“先發優勢”的;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eBay還是一家比較有“節操”的公司,它沒有粗暴地直接把PayPal封掉,不允許大家使用。 因為當初eBay的創始人還是很想做一家開放自由的平臺的。當然,當時eBay也不敢做得太絕,畢竟PayPal已經有很多忠實的賣家用戶了。

總之,PayPal靠著自己的努力,最終讓eBay付出了15億美金的代價收購了自己,也成為了早期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奇蹟。

3、兩個延伸

最後,給PayPal的創業史做兩點總結和延伸:

首先,人們常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彼得·蒂爾和埃隆·馬斯克就是識時務的人。 如果他們當時不選擇合併,很可能兩家都活不下去。因為當你眼中只有對手的時候,你總會想著怎麼把對方擊敗,就看不到其他地方伺機而動的危險了。

實際上支付這門生意,競爭對手只是很小的一個威脅,因為你還要面臨很多利益相關方的挑戰:大銀行、VISA這樣的信用卡組織,金融監管機構,地方政府,甚至還有頑固的用戶......

商業經典:PayPal,硅谷的“黃埔軍校”

你會發現,後來在中國互聯網的合併潮的時期,58和趕集,攜程和去哪兒,在講述它們之所以要合併的原因的時候,都提到了類似的理由。所以 在什麼時候、應該和誰競爭,不僅是商業的智慧,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去思考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小彩蛋。 當年PayPal為了反詐騙,研發了非常多的技術。結果後來,這些累積的技術和經驗,都用在了另一家創業公司裡,就是彼得·蒂爾後來成立的神秘的大數據公司Palantir。

這家公司現在已經估值超過百億美金,而且和美國政府,包括中情局、聯邦調查局都有合作。所以, 不管你覺得現在做的事情看起來多麼瑣碎和沒有意義,它都可能成為日後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