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著力構建“五星爭輝”格局,點亮區域發展之星

梅江區歷史文化街區加快改造,嘉應古城呈現新時代新面貌;梅縣區廣鐵物流園、雁洋特色小鎮、“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建設加快推進中;興寧市南部新城建設如火如荼,加快佈局互聯網等新興產業;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主體工程全面動工,足球特色小鎮加緊建設中……


梅州:著力構建“五星爭輝”格局,點亮區域發展之星

梅州將以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園為地理聯結點的半小時經濟圈。

一系列“進行時”的背後,呈現出梅州縣域發展的良好態勢。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推進“1+1+9”工作部署,實施差異化區域政策,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這對於梅州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站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起點上,梅州如何乘勢而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1月10日,梅州市委七屆六次全會開幕,全會報告提出要構建“五星爭輝”格局,打造一個大的經濟增長之星和四個縣域經濟發展之星,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集聚優勢資源 強化“大梅州”意識

在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廣梅園”),廣梅共建大數據產業園內的梅州市廣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埋頭電腦前,安靜的環境中,手敲打鍵盤發出的聲響在辦公室裡迴旋。

該公司通過承接騰訊、百度、去哪兒網等知名互聯網公司的數據外包業務,欲在梅州打造大數據服務外包的全球運營中心。“便捷的通訊技術,讓數據外包服務可以在任意城市布點。”廣梅信息技術副總經理馬運珍表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公司已在梅州發展壯大起來。


梅州:著力構建“五星爭輝”格局,點亮區域發展之星

圖為豐順縣電聲企業生產線。

廣梅園佔據了極為有利的地理位置。它地處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豐順縣和五華縣的幾何中心。206國道和梅江河穿園而過,梅揭、興畲兩條高速公路及廣梅汕、梅坎兩條鐵路和即將修建完成的梅汕高鐵在園區交匯,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溝通閩贛江浙的交通樞紐。

近年來,在產業共建政策撬動下,廣梅園吸引了廣汽集團、廣藥集團、廣州輕工集團、廣州萬寶集團、珠江啤酒等一批廣州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知名企業落戶。

“極佳的地理位置,已建成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給廣梅園自身及周邊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機遇。”梅州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丘東濤說。

梅州此次全會提出,在深化建設“一區兩帶六組團”的基礎上,按照交通條件、園區建設和縣域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變化,以深度一體化為牽引,強化“大梅州”意識,打破行政區劃,拉開城市框架,推動五華組團、興寧組團與“一區”深度融合發展,形成一顆“大星”,打造以廣梅園為地理聯結點的半小時經濟圈,建設協同發展、連成一片的新城區,輻射帶動其他四個組團即四顆“小星”發展,著力構建“五星爭輝”的區域發展格局。

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和梅州高新區要打造新的經濟增長之星,著力打造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深度一體化的經濟增長極。報告認為,這幾個區域勞動力豐富,高鐵高速互聯互通,產業用地空間大,消費市場廣闊,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較為完善,是梅州最有基礎、最有條件發展新型工業的地方,也是梅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

於廣梅園而言,要大力推進廣汽零部件、廣藥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及先進製造業、食品飲料、大數據等“園中園”建設,加快建成國家級高新區。

於梅江區而言,要大力推動東昇園區向西陽鎮拓展延伸,加快擴容增效步伐,加快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梅縣區則要加快畲江現代產業孵化園開發,抓緊建成廣鐵物流園,紮實推進梅縣產業集聚地提質增效,加快雁洋特色小鎮和“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建設。

興寧市要向梅城和畲江園區方向發展,鞏固現有園區成效,全力推進廣州(天河)產業轉移園和水口工業園建設,規劃建設靜脈產業園,啟動互聯網產業園規劃建設。

五華縣要向畲江園區和華城、興寧方向發展,發揮交通區位優勢,鞏固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園建設成效,把工業發展重心逐步轉向河東工業園,重點發展五金機電、先進裝備製造和醫藥製造,實現與廣梅園聯動發展。

“‘五星爭輝’裡最為核心的是廣梅產業園,廣梅園目前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但它存在著發展空間受限的問題,一顆大‘星’的建設,把梅江、梅縣、興寧、五華納入統籌考慮,打破行政區劃,把戰略空間、發展空間也大大擴展。”廣東省社科院改革開放與現代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穀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區域發展來看,新的經濟增長之星的建設,突破了以前各縣(市、區)各自為政,甚至在產業、扶貧等工作存在競爭的狀態,要求區域合作發展。“相較以前的發展戰略而言,更加強調集聚優勢資源,符合梅州生態發展區的定位,減少資源浪費。”

轉變發展理念 著力特色化發展

進入平遠縣石正鎮,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南藥梅片樹種植遍山皆是,一路綠樹夾道,散發著獨特的淡香。“目前天然冰片(南藥梅片)每公斤約4800元,合成冰片每公斤約300元。”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至2018年,公司建立了8674畝南藥梅片樹示範種植基地,南藥梅片樹產業鏈打造完成,帶動農戶種植2萬多畝。“當前國內市場年需求10000噸、國際市場需求5000噸,且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增長。”

這是梅州各縣(市、區)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興產業的一個縮影。

發展新興產業、企業加入技改行列、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承接珠三角高質量項目……梅州正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勢在必行。

“五星爭輝”發展格局中,對平遠、蕉嶺、大埔、豐順這“四星”,要求要深化組團建設內涵,更加突出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平遠縣將打造梅州優山美水生態之星。圍繞建設精緻休閒山水城鎮,謀劃五指石旅遊特色小鎮,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全力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推進南沙(平遠)工業園建設,發展稀土新材料、綠色家居建材等產業,建設“精緻小城、大美平遠”。

蕉嶺縣將打造梅州壽鄉品牌之星。依託世界長壽鄉品牌,統籌桂嶺新區、蕉華園區和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健康養生產業,加快建材產業綠色轉型,以長壽文化驅動縣域綠色發展,建設“世界壽鄉、富美蕉嶺”。

大埔縣將打造梅州生態康養文旅融合之星。發揮生態環境和特色農業優勢,依託紅色文化、陶瓷文化、小吃文化等資源,統籌縣城和高陂、大麻、茶陽三個中心鎮建設,構建韓江(大埔)特色旅遊產業帶,發展綠色健康產業,建設“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豐順縣將打造梅州融入沿海經濟帶建設之星。推進海珠(豐順)產業園建設,創建電聲科技小鎮,打造國際“聲谷”,大力發展健康養生、溫泉旅遊產業,對接汕潮揭一體化發展,建設梅州“南大門”,打造潮汕“後花園”,努力實現“財豐人順”。

與此同時,每個縣(市、區)要選擇一箇中心鎮,按照縣城的管理模式,創新管理體制,著力把雁洋、華城、留隍、高陂等大鎮打造成綠色發展先導區。

“在強調區域差異化發展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看到,市委全會報告對各縣提出了轉型發展、創新引領方面的更高要求。”丘東濤說,省委對梅州提出了生態發展區的定位,圍繞這個定位,梅州制定出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五星爭輝”區域發展格局。對圍繞一顆大“星”的另外四顆“星”的打造主要是生態旅遊、長壽養生等對生態破壞較低的綠色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