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關於“常回家看看”的照片所引發的思考

在搜索網上圖片時,偶然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還被名命為“最新版常回家看看”,而且做了人物標註。不看倒也罷了,可是仔細看了以後,心裡確實立刻湧出了一股子說不出來的感覺,由此,也觸發了筆者的神經,引發出一些思考來,很想跟朋友們聊聊心裡話。

一張關於“常回家看看”的照片所引發的思考

這張名為“最新版常回家看看”的照片上,共有7個人物,分別是媽媽、大女兒、二女兒、兒子、兒媳婦、孫子和小孫女。既然名為常回家看看,那麼就應該是一家人親親熱熱,熱熱鬧鬧,有說有笑,歡樂的天倫之樂場景,可是,從照片上來看,兒孫們一大群人,個個都在看手機玩手機,連一個看老人家的人都沒有,老人家一個人只好坐在那裡,呆呆地望著這滿屋的子孫們。因為是坐在床上,且面無表情,估計身體也不是太好吧。這一定格,讓人不由得不揣測一下,此時此刻此情景,作為媽媽的會有何感嘆,而做子孫的又是怎麼想的呢?

一張關於“常回家看看”的照片所引發的思考

想當年,春晚上的一曲飽含倫理道德和人情味的《常回家看看》,曾幾何時,引起了多少人的情感共鳴,又被多少人反覆地歌唱,還被多少人當成了口頭禪,更被多少人把它變成了現實。可見,常回家看看,孝敬一下父母老人家,既是傳統的優良道德,又是做人的人之常情。可是,這張照片卻使人不禁感慨萬千,唏噓不已,前來看望老人的初衷和目的哪裡去了?幾乎沒有了一點蹤影。如此的回家探望,還能有什麼實在的意義呢?兒女孫輩們各自看著玩著各自的手機,好像旁若無人,而主角老人家猶如成了不存在的空氣。

一張關於“常回家看看”的照片所引發的思考
一張關於“常回家看看”的照片所引發的思考

筆者認為,不管這張照片是出於何種目的和動機拍下來的,我們只是就事論事而已,別無其他。由於手機的飛速發展和大眾化,其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有的人幾乎到了機不離手的地步,難怪有人議論說,手機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了無形的距離感,使人感到越來越沒有人情味了,一家人在一起時,不是充滿骨肉親情的聊天說笑交流,而是每人拿著個手機在玩。親朋好友有個什麼事情,用手機立馬搞定。是的,手機有手機的巨大好處,是便捷省時又省力,可是,它同樣也是無法代替人與人之間面對面實實在在的情感溝通的。大家以為如何呢?

一張關於“常回家看看”的照片所引發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