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研學”品牌?茅山景區提供了新思路

茅山紅色底蘊豐厚,近年來,茅山景區深挖紅色資源,整合周邊紅色旅遊產品,初步形成了“紅色研學遊+”的發展思路,不斷與句容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等進行有機結合,發揮紅色文化品牌和景區市場優勢,延伸紅色旅遊產業鏈,做活了紅色旅遊大文章。

如何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研學”品牌?茅山景區提供了新思路

梳理歷史遺址 挖掘紅色資源

茅山是國家5A級景區,也是全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上世紀80年代茅山景區開始對外開放,多年來一直是以傳統文化和自然風光而聞名。茅山要發展紅色旅遊產業,首先就必須解決旅遊產品的供給側問題。

“我們對現在的紅色資源進行了挖掘、梳理和保護。”茅山景區管委會營銷部部長孫建煒告訴記者,近年來,茅山景區對新四軍大壩、槍械所、後方醫院等遺址進行了修繕,挖掘出了“大茅峰新四軍取水處”“茅山道院慘案發生地”等紅色文化歷史遺存,對“東進林”“東進棧道”等紅色景點進行恢復,再現了新四軍在茅山地區的戰鬥歷程。

在梳理紅色資源的同時,茅山景區還對現有的“鐵軍營”進行提升,通過餐飲、實景展示等再現當時茅山抗日根據地的風貌。同時,將之昇華成黨性教育基地。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茅山景區管委會還有意識地收集了時代人物的故事,如夏林村村民戴榮斌一家三代人歷經七十多年義務為3位新四軍無名烈士守墓的故事;時代楷模趙亞夫的故事……紅色資源的挖掘梳理和保護,極大地豐富了紅色文化產品供給,也促進了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有機融合。

整合周邊資源 延伸旅遊鏈條

茅山景區敏銳地捕捉到了紅色旅遊的市場,但景區並沒有將眼光侷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而是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開始整合周邊資源,不斷提升紅色旅遊的廣度和深度,延伸旅遊產業的鏈條。

茅山景區不僅與新四軍紀念館等本地紅色景點進行合作,還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溧陽水西村新四軍指揮部、安徽涇縣新四軍軍部、高淳老街新四軍第一支隊指揮部、丹徒寶堰四縣抗敵總會等多個紅色教學點簽訂合作協議,形成聯盟,共享紅色資源、延伸紅色教育線路。

注重借勢發力,茅山景區發揮自身特色,與中央黨校、省委黨校、鎮江市委黨校等開展戰略合作,打造紅色聯盟,有力推動了紅色文化深入發掘和落地生根。還發揮蘇南發展優勢,與陝西等地合作,進行紅色教育線路的跨省聯動。

提升研學品質 打造紅色品牌

紅色文化培訓,我們抓的是‘低頭率’。”茅山景區管委會副主任萬震說,“學員低頭玩手機,說明內容不吸引他,所以為了讓培訓內容真正入腦入心,我們不斷在提升培訓品質。”

茅山景區管委會深入挖掘新四軍鐵軍文化內涵,精心策劃紅色文化系列主題節慶活動,制定了一系列紅色主題活動方案,對句容市場投放紅色旅遊服務卡,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去,讓紅色文化更加貼近群眾。

景區推出了“重走鐵軍路”的線路,除了茅山本地線路,還可以拓展到皖南、蘇北等地。紅色培訓的現場教學點則放在了鐵軍營,以傳承紅色基因,宣揚鐵軍精神為主。其中新四軍三份家書的宣讀更是成為令許多培訓人員記憶深刻的“淚點”。

紅色文化要深入人心,必須與被培訓對象的生活學習工作相融合,因此茅山景區管委會專門推出了“個性化定製服務”,在基礎培訓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對象添加了生態農業、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等不同內容進行了深化,有丁莊葡萄小鎮、亞夫先進事蹟展示館等,深入淺出的精準紅色教育培訓受到了眾多企事業單位的歡迎。

近年來,茅山景區加快紅色培訓課程、內容的設計,探索創新“紅色文化+研學”運作模式,打造了“3+X”紅色文化套餐,開辦了“茅山鐵軍營”,建設紅色實境課堂、廉政教育基地,實現了紅色文化教育機制化、專業化、系統化,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研學”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