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告訴你:艾灸《三穴》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更強腎!收藏

老中醫告訴你:艾灸《三穴》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更強腎!收藏

穴名:太沖穴

歸經:足厥陰肝經

位置:在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穴性:疏肝理氣、通經活絡、醒腦開竅、鎮驚寧神、固崩止帶、清熱利溼

主治:1.下肢病症;2.肝、膽及消化系統病症;3.頭面、五官病症;4.前陰及泌尿、生殖系統病症;5.神志病症;6.其他病症

老中醫告訴你:艾灸《三穴》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更強腎!收藏

"太",是"大"的意思;"衝"指要衝。該穴為足厥陰肝經之原穴,當衝脈之別處。肝主藏血,衝為血海,肝與衝脈,氣脈相應,合而盛大,故名。因本穴血氣旺盛,為肝脈經氣所注,與女子月經有關,故名"太沖"。

一、定位取法

太沖是肝經的第一要穴,位於足背第1、第2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圖28-1),用手指順著第1、第2趾縫往足背方向推,被第1、第2蹠骨結合部位擋住了的前下方即是該穴。

老中醫告訴你:艾灸《三穴》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更強腎!收藏

穴性:疏肝理氣、通經活絡、醒腦開竅、鎮驚寧神、固崩止帶、清熱利溼。

穴名:懸鐘穴

歸經:足少陽膽經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穴性:健腦益智、舒筋通絡

主治:1.頭面、五官及腦神經病症;2.本經所過的肢體病症;3.其他病症

老中醫告訴你:艾灸《三穴》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更強腎!收藏

懸,懸掛;鍾,一說指古代的一種樂器,一說為古代的一種響鈴。該穴在足外踝上,古時候常在小兒此處懸掛響鈴似鍾;一雲:穴下外踝似,如懸鐘之狀,故名。又名"絕骨"。

一、定位取法

懸鐘在小腿外側,外踝高點上3寸,腓骨前緣。簡易取穴法:拇指以外的四肢併攏,示指在上,小指在下,小指下緣置於足外踝高點,示指上緣的腓骨前方即是該穴(圖9-1)。

老中醫告訴你:艾灸《三穴》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更強腎!收藏

穴性:健腦益智、舒筋通絡,為"髓"之會穴。

穴名:足三里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老中醫告訴你:艾灸《三穴》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更強腎!收藏

穴性:健脾和胃、調理腸道,補中益氣、調和氣血,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主治:1.各種消化系統病症;2.各種慢性虛弱性病症;3.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4.克服水土不服,消除旅途疲勞;5.強身健體、益壽延年在人體四百多個穴位中,具有強壯保健作用的穴位很多,像肚臍下的關元、氣海,腰背部的命門、腎俞,下肢的足三里、三陰交,腳板心的湧泉穴等。若是給它們排個"座次",那麼,足三里穴無疑應該是其中的第要穴了。

為什麼足三里能坐上強身保健穴中的"頭把交椅"呢?它在強身健體、防病保健方面究竟有什麼神奇功效呢?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說說這強身健第一穴——足三里的妙用。

老中醫告訴你:艾灸《三穴》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更強腎!收藏

一、定位取法

要想用好強身保健第一穴足三里,首先得學會如何正確找到足三里這個穴位。

只有把穴位找對了、取準了,無論是指壓,還是艾灸,才能獲得意的療效,否則其防治疾病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

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右上角的紅色關注!

老中醫告訴你:艾灸《三穴》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更強腎!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