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每小時帶來4000萬損失 英國人爆發“求生欲”

“脫歐”大限臨近,歐盟領導人“重置”了英國“脫歐”時間表,將3月29日的最後期限推遲至5月22日。

不過,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必須在本週拿出獲英國議會通過的新協議,否則在4月12日前,英國將被迫無協議脫歐。

而對許多英國人來說,或許連再等上一週都是莫大的煎熬。

近日,CNN援引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的數據顯示,自英國公投以來,英國經濟產出每小時損失47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165萬元),即每週損失約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70億元)。

0 1 經濟重傷

2016年脫歐公投結束後,有人預測,英國的經濟將會嚴重衰退。

如今看來,“脫歐”決定確實使英國經濟嚴重受傷。在2016年公投前,英國是G7國家中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而現在,英國在G7中“墊底”,經濟增長率從每年的2%左右下降到不足1%。與此同時,英國公司的投資額度出現“大滑坡”,僅在2018年,就下跌了3.7%,而其他6個國家每年商業投資增長在6%左右。

經濟不給力,信心也扛不住。據CNN 3月22日消息,英國的商業信心指數已跌到10年來最低水平。

不僅在英金融機構正在醞釀一場“大撤退”(詳見“不奉陪了”!不堪英國“脫歐”變“拖歐”,在英銀行“大撤退”),據安永諮詢公司稱,至少價值1萬億英鎊的資產正在撤出英國。

索尼(Sony)和松下(Panasonic)都將歐洲總部遷至荷蘭,日產(NSANF)取消了在英國製造新車模型的計劃,德國工程集團舍弗勒(SCLF)則關閉了其在英國的三家工廠中的兩家……

“脫歐”變“拖歐”,這種不確定性影響了英國經濟的發展。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格爾特詹·弗拉格(Gertjan Vlieghe)上個月表示:“我認為,英國經濟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表現不佳,原因是‘脫歐’前景的不確定性。”

0 2 “脫歐恐懼症”

英國政治混亂及“脫歐”的不確定性,使英國人感到了空前恐慌。

英國央行曾表示,這種情況帶來的後果,將比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更為嚴重。

經濟減速帶來了通貨膨脹。2016年公投後,英鎊兌美元下跌了15%,推高了進口商品的價格。而英國人民因物價上漲,患上了“脫歐恐懼症”。

據英國政府公開數據,到2017年,英國僅有50%的食物為自產,30%進口於歐盟其他國家。甚至英國人“摯愛”的食物也大多依靠進口,例如生菜(90%進口)及番茄(80%進口)。

而3月22日,英國央行行長表示,在最壞的情況下,英國人未來的購物賬單將會貴10%。

“脱欧”每小时带来4000万损失 英国人爆发“求生欲”

2017英國食品來源地 圖片來源:英國政府

“脱欧”每小时带来4000万损失 英国人爆发“求生欲”

英國進口和自產食物比例 圖片來源:BBC

物價上漲激發了英國人的“求生欲”。

他們像戰爭或颱風前夕一樣,開始屯糧食!

據CGTN 3月23日消息,英國應急食品儲備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產品:脫歐求生套餐。這份套餐價值295英鎊,裡面有英國人愛吃的各種冷凍食品,多達60份,如咖喱雞、墨西哥辣牛肉、奶酪意麵、法士達雞肉、肉糜和雞肉乾等,還有阻燃液、緊急淨水器和點火器,供加熱時使用。

0 3 “其實不想走”

英國人民也許真的後悔了,害怕了,不想走了。

3月23日,數以百萬計的英國人如潮水般湧向倫敦市中心,抗議英國“脫歐”,手舉“停止脫歐”的牌子,要求政府就英國是否應該離開歐盟舉行第二次公投。

從英國政府和議院的官方網站來看,截至記者發稿前,已有接近540萬英國人在網站上簽名,希望再次投票,以留在歐盟。

“脱欧”每小时带来4000万损失 英国人爆发“求生欲”

“政府說‘脫歐’是民願,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公投證明,我們並不想走,想留在歐盟。” 圖片來源:英國政府和議院官方網站

英國人不想走,那走的就可能是首相特雷莎·梅了。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3月24日報道,由於特雷莎·梅此前拿出的脫歐方案多次未能得到議會表決同意,保守黨內正密謀對她進行“逼宮”。至少11名內閣成員表示,如果特雷莎·梅自己堅決不請辭,他們將集體發起公開行動。

《星期日泰晤士報》稱,不少官員認為特雷莎·梅應該辭職,質疑她已失去判斷力,成為“有害及不穩定的因素”。一名部長表示,“結束的日子就要到來,她將在10天內走人。”

但也有人認為,特雷莎·梅至少得把“她該做的事”做完了再走。保守黨議員奈傑爾·埃文斯(Nigel Evans)在BBC 4臺的“今日”節目中表示,特雷莎·梅應該先完成協議,然後再辭職,這樣就可以“有序地替換”首相,使英國避免群龍無首的狀態。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