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pers要和騰訊“分家”,但依然擺脫不了“騰訊依賴症”


Naspers要和騰訊“分家”,但依然擺脫不了“騰訊依賴症”

做大做強幾乎是所有公司的追求。但騰訊大股東Naspers卻深受困擾。

因為在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所佔權重過大,南非傳媒巨頭Naspers決定將其國際投資剝離,並在阿姆斯特丹的泛歐證交所(Euronext Amsterdam)上市。據稱這些資產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

Naspers將擁有這家新上市公司75%的股份。該公司目前尚未命名,預計將成為歐洲上市的最大消費互聯網公司。預計上市工作將於2019年下半年完成。

此次分拆中,最大的資產將是Naspers在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中的股份。自2001年起,Naspers開始買入騰訊股份,最終這成為有史以來最賺錢的科技投資之一,並使其成為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Naspers持有騰訊超過30%的股份,價值超過1300億美元。然而,在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這家南非媒體巨頭市值約為1000億美元,甚至低於其在騰訊所持股份的價值。Naspers的最新舉措也旨在扭轉這一局面。

Naspers要和騰訊“分家”,但依然擺脫不了“騰訊依賴症”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Naspers成為印度最具侵略性的投資者之一,該公司在Swiggy和教育科技公司Byju's部署了10億美元投資。

騰訊也跟隨其“導師”Naspers的腳步,早在2013年就進軍了印度創業生態系統。

Naspers媒體關係總監Shamiela Letsoalo 表示,“我們仍然認為印度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和重要的市場,這一宣佈(引者注:剝離國際業務在歐洲上市)不會改變這種觀點,也不會改變我們在印度的戰略。”他確認,上市公司將包括Naspers在印度的所有投資權益。

印度最具侵略性的投資者

過去十年來,Naspers平均每年在印度投入約20%的新資本,這也使印度成為其海外投資的最大市場。到目前為止,Naspers已在印度投資近30億美元。

Naspers是印度頭部的一些互聯網公司的最大股東,其投資組合包括在線旅遊門戶網站MakeMyTrip和外賣公司Swiggy,它還擁有金融科技公司PayU和分類平臺Olx。該公司還對電商平臺Flipkart進行了投資。去年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收購Flipkart之後,Naspers投資的6.12億美元為其換來22億美元回報。

2018年,Naspers對Swiggy和教育科技公司Byju's投注了10億美元資金,這也使其成為印度最激進的投資者之一。

在印度,Naspers有四個主要的重點戰略領域——食品交付、在線分類、金融科技和教育科技。在這些領域中,無一例外它全部選擇支持大型企業。

但Naspers如今也在一些新領域尋求突破。最近它在QuikRide投資了1500萬美元,這是位於班加羅爾的一家汽車和自行車共享創業公司。

此前,Naspers已經在印度互聯網市場進行了多次整合,包括在線旅行和支付領域。

2013年,它收購了公交車票務平臺redBus,並將之與2007年孵化的在線旅遊公司Ibibo合併,成為市場的第二大玩家。2016年,它又將Ibibo與市場領導者MakeMyTrip合併,併成為其最大股東。

Naspers還擁有在線支付網關PayU,為此它還在2016年以1.3億美元收購了Citrus Payments。根據花旗集團的一份報告,合併後的實體已成為最大的支付網關公司之一,並且在在線消費信貸等領域也佔有一席之地,價值51億美元,而其估值的一半來源於其印度業務。

Naspers要和騰訊“分家”,但依然擺脫不了“騰訊依賴症”

但此次分拆中,最大的資產卻是Naspers在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中的股份。18年前,在騰訊用戶數量猛增、但流量紅利還未顯現的時候,來自非洲大陸最南端的Naspers為其雪中送炭。17年後,它對騰訊的投資回報率在4000倍以上。這是互聯網史上最成功的一筆投資。

作為騰訊單一最大股東,Naspers曾在去年3月減持騰訊股份1.9億股,套現近800億港元,持股比例從33.2%降至31.2%。同時,Naspers宣佈將使用其出售騰訊股票所得的收益來重點關注印度市場。

如今Naspers在騰訊中持有的股份仍然超過30%,價值超過1300億美元。但Naspers在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的市值約為1000億美元,該公司旗下其他互聯網業務實際上不被認為有任何價值,因為騰訊股份的龐大規模扭曲了投資於該公司的動力。

騰訊扶搖直上的價值使Naspers在約翰內斯堡股市所佔權重增至四分之一,而五年前這一數字僅為5%。這也迫使許多南非投資者出售該股,畢竟其投資組合中的集中度風險太高了。

“除了向更廣泛的投資者開放投資外,此次上市力求減小我們在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的權重,我們相信這將有助於我們在長期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Naspers首席執行官Bob van Dijk表示。

亦步亦趨的好學生:騰訊

由於Naspers在投資騰訊上獲得的驚人成功,在印度市場,騰訊成為其亦步亦趨的“徒弟”。2015年後,全球互聯網巨頭開始在印度捉對廝殺。騰訊和它的最大股東Naspers,聯手在印度開始眼花繚亂的動作。

跟隨Naspers, 騰訊在印度的投資,以中後期為主。Crunchbase的數據顯示,騰訊在2017年披露了70個投資項目,其中36%投向早期項目,23%系後期投資。種子期資金則佔已知資金總額的3%左右。

相較阿里巴巴,騰訊進入印度早了三年。自2013年進軍印度生態系統以來,騰訊主要進行後期投資,它押注各個賽道的頭部玩家,投資額度很少低於5000萬美元。迄今為止,它投資了10家公司,投入近20億美元,社交、外賣、電商、教育、出行等領域均有涉足。其所投注包括Practo、Hike、Flipkart和Ola等一眾印度獨角獸。

Naspers要和騰訊“分家”,但依然擺脫不了“騰訊依賴症”

2016年8月,印度即時消息應用Hike Messenger完成D輪融資1.75億美元,由騰訊、富士康領投,該公司的原投資者Tiger Global、軟銀以及Bharti Enterprises也參與了此次投資。

Hike原本是微信的競爭對手,騰訊的這筆投資很直白,對微信在印度市場投了不信任票。由此,騰訊開始調整策略,放棄騰訊產品在印度市場運營,轉而投資當地企業,尤其是成熟企業。

根據志象網(The Passage)報道,2017年4月,Flipkart從騰訊、微軟和eBay手中融資14億美元,其中騰訊投入了7億美元。這是騰訊迄今為止在印度開出的最大支票,因為Flipkart被收購,也是目前騰訊最賺錢的一筆交易。

在沃爾瑪以超200億美元的估值買下Flipkart之後,騰訊手中6%的股權價值在12億美元左右。此外,騰訊還獲得了Flipkart股權的“優先購買權”,如果其他股東有意向阿里巴巴出售股份,則必須要先過騰訊這關。

而騰訊對Flipkart的投資,得益於它的大股東、南非傳媒巨頭Naspers。在騰訊投資之前,Naspers就已經是Flipkart的股東。騰訊對MakeMyTrip和Swiggy的投資裡,也有Naspers的身影。

騰訊目前最成功的投資,當屬在線教育領域的新晉獨角獸Byju’s。2017年7月,騰訊向Byju’s注入4000萬美元,成為了它的主要投資者之一。

而Naspers於2018年又在Swiggy和教育科技公司Byju's部署了10億美元投資。

但有報道顯示,騰訊也在改變策略,與Naspers攜手對印度早期創業公司進行投注。

這是因為,莫迪總理的戰略部署使得印度在全球創業生態系統版圖上異軍突起,吸引著全球大企業向印度創業公司邁進。政府傾向於早期階段或創意階段初創公司的政策和努力,為許多人提供了展示他們想法的平臺。

而騰訊的多元化戰略可以避免與其他全球巨頭的進一步衝突,使其投資組合更富吸引力。

Naspers首席執行官Bob Van Dijk曾經表示,“我們(Naspers和騰訊)已經完成了若干聯合投資——MakeMyTrip和OLX India,他們是少數投資者。他們現在也與我們一起聯合投資了Flipkart……騰訊和Naspers都是印度市場的忠實信徒,我們打算在未來一起做更多事情。”

“騰訊依賴症”

Naspers是一家跨國傳媒集團,一般稱之為“南非報業”。該公司成立於1915年,於1994年9月在約翰內斯堡交易所上市,目前市值非洲第一,2018年福布斯世界排名119。

經過多年發展,Naspers已從一個從事傳統印刷的傳統媒體公司已發展成為業務涉及多個市場的電子媒體公司(經營範圍多達130個國家),同時也是世界性科技投資公司,其投資項目包括騰訊、 Mail.ru (俄羅斯互聯網巨頭)、Delivery Hero(全球最大外賣公司)和OLX(全球最大分類信息網站)。

2001年,開發出中國即時通訊服務QQ的騰訊剛成立第三年,只擁有1800萬用戶。Naspers慧眼識英雄,斥資3400萬美元入股騰訊,最高峰時握有騰訊超過45%的股份,後因騰訊IPO等稀釋至33.2%。

隨著騰訊成長為全球第三大市值互聯網公司,2018年,Naspers持有的騰訊股份市值超過1500億美元,加上套現的98.1億美元,收益增長4950倍,年複合增長率64.94%。

本月,騰訊發佈了去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業績。第四季度,騰訊收入849億元,同比增長28%,環比增長5%,增速有止跌回升之勢,但其淨利潤同比大跌32%。

Naspers要和騰訊“分家”,但依然擺脫不了“騰訊依賴症”

在2018年全年,騰訊營收達3127億,再創新高,但同比增速回落至31%,淨利潤同比增速更是大幅跌至10%。作為對比,其過去兩年淨利潤增速高達40%以上。

Naspers要和騰訊“分家”,但依然擺脫不了“騰訊依賴症”

造成這些問題的最大因素,是騰訊最大的營收來源——網絡遊戲和17年相比,幾乎原地踏步。而網遊業務在騰訊營收中佔比近三成。

相比過去幾年的高增長,騰訊的增速已明顯回落。這或許會影響Naspers的心態。

但根本的原因是,和投資騰訊的輝煌業績相比,Naspers的自身經營一直為投資者詬病。

Naspers相關財報顯示,其2016年淨利潤達27.5億美元,但如果剔除騰訊股份貢獻的收益,實際卻虧損3.8億美元。到2017年,龐大的開發費用和每況愈下的視頻娛樂業務,導致Naspers的現金淨流出高達1.25億美元。

2016、2017年財報顯示,Naspers的營業利潤分別虧損了1.77億和3.6億美元,但騰訊的分紅卻高達1.46億和1.91億美元。

Naspers的2018年中報顯示,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3.7億美元,其中來自騰訊的分紅收入為3.35億美元,該公司仍未擺脫“騰訊依賴症”。

儘管騰訊的網絡遊戲業務由於政策監管因素幾近“啞火”,但其第二大營收來源——其他(雲和支付),卻同比增長80%,堪稱業務增長亮點。

其中,被賦予重望的雲業務營收為91億,增速超過100%,儘管和阿里雲前三季170億的營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但在相關機構評選的中國雲計算服務商中,騰訊排進了前三甲。而在17-18年中國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18年上半年的公有云市場,騰訊份額均僅次於阿里雲,名列第二。

Naspers要和騰訊“分家”,但依然擺脫不了“騰訊依賴症”

儘管雲業務在整個騰訊營收佔比尚不高,但隨著騰訊持續發力2B業務,雲業務有望成為騰訊未來的增長動力之一。

Naspers高管以前曾在公開場合講過一句話:“十幾年來,連馬化騰都會時不時減持騰訊,而我們從沒拋售過騰訊的任何一股。”

即便在去年3月Naspers減持了2%的騰訊股份,但該公司同時也立下“軍令狀”:騰訊是世界上所有行業中最優秀的增長性企業之一,至少三年不會進一步減持騰訊股份。


志象網,見證中國科技企業全球化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