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的“誠信”謬論

股價連跌、外賣佣金抽成卻在不斷“高漲”的美團,近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輿論批評。王興日前在外媒採訪中,卻突然重點談起了公司經營中的“誠信”問題,引發廣泛關注。熟悉行業的人士紛紛提出質疑——從什麼時候起,“誠信”二字居然在美團的商業邏輯中擁有了一席之地?

一、瘋長的佣金,逼近“生死線”的商戶,美團空談的“誠信”意義何在?

王興在訪談中提到某位大型電商平臺的創始人時表示,他至今仍然認為對方“有誠信問題”。王興大談“誠信”,在當下的互聯網經濟環境裡,頗有一種黑色幽默的諷刺意味——要知道,王興自己掌控的美團點評,目前正處在輿論風暴的中心。“誠信”二字,正是輿論對美團質疑的焦點。

最近一兩年來,入駐美團平臺的中小商戶,正在形成“逃離美團”的風潮。2019年1月3日,廣西南寧多家餐飲商家集體下架外賣業務的事,上了央視財經報道。此事的原因,是美團大幅上漲的佣金抽成,讓商家們普遍感到難以經營下去。2月20日,人民網創投也以“逃離美團”為題,做了一期長篇訪談。媒體發現,從北京到廣州、從濟南到深圳,多地商家都在美團佣金“瘋漲”的壓力下,紛紛選擇退出經營。

美團的外賣佣金抽成比例,已經從一年多前18%,漲到了22%。在北京、廣州部分地區,額佣金甚至高達25%,平時習慣於外賣訂餐的用戶們突然發現,商家的外賣價格已經比店面還高。人民網創投的訪談指出,許多美團平臺上的外賣商家,現在一單外賣甚至“掙不到一元錢”!

作為一個提供公共服務的平臺,美團為何如此急功近利?原因很簡單——2018年9月剛剛實現港股上市的美團,正在資本市場上遭受“失血”之困。上市大半年以來,其股價一直處在下跌通道中,迄今總市值已經蒸發了上千億港元。

為提振股價而置長遠利益於不顧,置廣大商戶利於不顧,秉持著這種經營思維的美團,竟然對媒體高談闊論“誠信”二字,實在有點“反差萌”!

王興的“誠信”謬論

美團點評被廣大商家和輿論詬病的,不只是佣金瘋漲這一件事。3月27日,四川省巴中市工商部門公佈,美團因強制商家“二選一”的行為,被處以25萬元罰款。

所謂“強制二選一”,指的是美團強令入駐商家,必須在美團與餓了麼等競爭平臺之間,進行“站隊”。如果商家不願意離開其他平臺,美團就會強制將該商家下線。美團對商家強制進行“二選一”的惡劣行為早有前科,僅在2019年,該平臺就因同樣的原因,在海南海口、浙江紹興等多地被工商部門立案調查。

輿論普遍認為,要促進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首先必須具備公平、公正、誠信的競爭環境。而美團這種近乎惡勢力的強制商家選邊站隊行為,是一種危害極大、對市場環境破壞嚴重的強制壟斷行為。

在王興對外媒大談“誠信”的相關報道傳出後,輿論紛紛質疑,美團的佣金“瘋長”、以及強制“二選一”的行徑,已經將許多商家逼到了近乎“生死線”的地步,美團點評是不是應該首先反省一下自己的“誠信”何在?

二、“投機者”王興談“誠信”,有點搞笑

在這次引發熱議的外媒訪談中,王興談到了“當年”的往事。許多人不免感到好奇,近兩年備受“誠信”質疑的美團王興,在“過往”的歷史中,是否曾經有過好的一面?然而,熟悉王興往事的業內人士卻指出,習慣於投機的王興談“誠信”,確實有點讓人不適應。

人們都還記得,在美團崛起的最關鍵的階段,在王興最需要資金和市場支持的早期,阿里巴巴曾投資美團。後來,王興在與阿里的合作中抖了機靈,傍上了騰訊。

王興的“誠信”謬論

傍上騰訊的王興,顯得很“投機”。當王興感覺尚需要依靠騰訊的時候,他“大度”地把微信支付放在了平臺支付首選項的位置上,但等到美團推出自己的支付工具後,他又立刻將微信支付“打入冷宮”,此舉令騰訊措不及防,其寄予厚望的微信支付推廣計劃,幾乎被王興全盤攪亂。

美團王興的投機態度遠不止對外,在內部同樣秉持著這種行為模式。

三年前當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時,王興信誓旦旦要與點評的原班管理層“共治”。還組建了一套平行機構,讓點評創始人張濤與他一起擔任“聯席CEO”。然而合併完成2個多月後,人們就見到了一張廣為流傳的照片——張濤與昔日同事,在一場“散夥飯局”上相對落淚。其後,很快傳出張濤黯然離職、原點評系高管悉數退出的消息。

相似的場景依然在延續——2018年4月收購摩拜後,王興親口承諾讓摩拜單車品牌延續、獨立運營、保留獨立團隊。但僅僅過去幾個月,美團就宣佈摩拜單車併入美團LBS平臺,連摩拜單車這個品牌名稱都不再保留,而改為“美團單車”。 轉眼間摩拜單車已經徹底消失。當初留下來並讓老員工感到安心的CEO胡瑋煒,也已經在2018年12月份黯然離職。

美團的發展歷程告訴業界,在一心做“超級平臺”的王興眼裡,任何合作者的價值都抵不住他的任性。無論當初做出什麼承諾,美團王興都有可能隨時撕毀之。

這樣的王興談“誠信”?確實是有點搞笑。

三、持續燒錢,王興就能變成貝索斯?

在外媒訪談中,王興輕佻地調侃了他的競爭對手後,又放出驚人之語:“我的榜樣是貝索斯”。

為什麼又把榜樣變成了貝索斯?王興自己的解釋是:貝索斯長期不追求盈利,並且不斷地投資新業務。這番話讓輿論恍然大悟,王興看來是以為美團的長期虧損、盲目擴張乃至於弄出鉅額虧損大坑的現狀,是在追隨亞馬遜的腳步!

王興的“誠信”謬論

貝索斯真的是王興的同類嗎?這個話題先放在一邊,我們再來看看美團當前的近況。

據美團公佈的最新財報數據顯示,美團2018年鉅虧超85億元。除了經營業績乏善可陳外,美團盲目的“邊界擴張”是罪魁禍首。在上市後的首份財報中,美團承認四面出擊的“新業務”板塊,是公司虧損的主因之一。網約車、充電寶等不靠譜的新業務,不但沒能帶來盈利,反而讓企業背上了沉重財務包袱。以那個著名的摩拜單車收購案為例,耗費超過150億巨資收購回來的共享單車業務,在王興費盡心機的調整後,依然沒能扭虧,反而創造了單月虧損幾億元的超級“大坑”。

2018年底,國際知名投資機構大摩已經把美團2019年餐飲外賣銷售預測下調了5%。而美銀美林、瑞銀等機構也將美團點評目標股價大幅下調,理由也是“來自餓了麼的競爭壓力”。3月19日前後,國內知名投資機構海通證券,首次對美團給出了“賣出”評價。其定出的目標價,甚至比當天收盤價還低37%。海通證券認為,2019年美團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全年經營將會出現87億元的淨虧損額,比2018年更高。

在美團點評盲目擴張陷入困境後,王興找到的“解決之道”,竟然就是前文所述的不斷提高中小商戶的佣金抽成。試問,貝索斯是否會同意,不是以創新之名,而是以犧牲亞馬遜商家利益來彌補自己的鉅虧?這簡直就是商業謬論!!!試問,這樣的美團可被稱為亞馬遜的“追隨者”?

筆者認為,王興當前之所以如此熱衷於向媒體傳播驚人之語,是別用用心:1、為美團當前的經營不善找藉口。2、在美團股價大跌的當下,前面的故事已經講不下去了。傍上貝索斯,講新的故事成了王興手裡最後的一張公關牌。但這張牌卻暴露了最大的問題——價值觀缺乏。

面對陷入困境的美團,投資人真的會被王興所忽悠嗎?才不會!

資本市場已經清楚看到,在美團耗費巨量資源,四出進行盲目擴張的同時,其主要競爭對手阿里系,已經藉助餓了麼與口碑的合併,完成了餐飲領域裡外賣與到店服務的全面整合。對美團未來搭建“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戰略規劃形成了“截胡”之勢。

市場看得很清楚:在企業經營上缺乏長遠考慮,短視的美團王興和其管理層,還沒有找到讓美團脫離當前困境的好辦法。大談“貝索斯”、亞馬遜,只不過是王興和其管理層所玩的忽悠伎倆而已。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在美團股價低迷,經營不振的當下,好好做業務,比耍嘴皮子要強!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砍柴網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高級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5鈦媒體、虎嗅、36kr、界面、鉛筆道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現為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