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老山紅心妹紅心妹的名字叫王曉勳,雲南硯山人,1978年出生,王建川烈士的家鄉人。2014年烈士公祭日以來,她親眼所見前來麻栗坡、西疇烈士陵園掃墓的參戰人員,有的身體殘缺,連吃飯住宿的場所都難以找尋。萌生出為那些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群體做點事的念頭,先後拿出兩百多萬捐資助學,扶貧幫困,接待

再見老山紅心妹紅心妹的名字叫王曉勳,雲南硯山人,1978年出生,王建川烈士的家鄉人。2014年烈士公祭日以來,她親眼所見前來麻栗坡、西疇烈士陵園掃墓的參戰人員,有的身體殘缺,連吃飯住宿的場所都難以找尋。萌生出為那些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群體做點事的念頭,先後拿出兩百多萬捐資助學,扶貧幫困,接待掃墓困難群體。僅2018年清明節和“4.28”老山作戰紀念日,她便拿出160萬積蓄,接待老兵,從4月1日至5月3日,接待掃墓人員8萬多人次,免費接送老兵和家屬660餘人。我曾以《老山紅心妹》為題報道過她的先進事蹟,引起強烈反響。花那麼多積蓄幫困,會不會難以承受。她說:“是有些艱難,不過錢多多幫,錢少少做。”“有時也力不從心但盡力就行。”是什麼情節支撐她義無反顧做到現在。她的思緒回到童年……那是一個英烈閃耀的年代,1984年收復老山,她才6歲。見兵叔叔們一批批的開拔前線很是好奇,85年輪戰開始,她家住在公路旁邊,有的部隊短暫整訓駐訓在自己家鄉。兵叔叔們來了又走,有一天鄰村一家親戚傳來一個消息,住在自己家的一位解放軍戰士到了前線沒到一個月便犧牲了,她陪著親戚房東一起哭,問兵叔叔們為什麼要去打仗。成年後她弄清了打仗的原因,他想當兵但未能如願上了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一家企業做財務,但她心繫國防常到烈士陵園做志願工作,難免影響上班耽誤公司財務結算,她索性辭職在文山市開了一家餐館,解決兵叔叔們吃飯住宿難的問題。戰傷人員、烈士家屬和未滿12歲的孩子早餐免費,正餐減半。這樣經營有沒有收益?她說“堤內損失堤外補,他還有別的產品。”用別的產業,賺來的錢彌補虧空,餐館還能維持。她停了停補充“反正是老兵之家,不指望盈利。”再見紅心妹是在文山烈士陵園清明祭掃。一見面她便跑到我身邊問何時來的,需不需要到她那邊住宿,參加完儀式她隨我來到劉光烈士的墓前,在這裡我們見到了劉光生前的十幾名同學和好友。她聽說過劉光家滿門忠烈,大家哭成淚人她也滿面淚流。祭掃結束我問她今年有何打算。她說資金有點困難,但收復老山紀念日她還要搭棚設點,接待掃墓人員,只是時間不會拉的太長。老山地區有者陰山、羅家坪、八里河東山等當年浴血奮戰的地方,每年都有大批的掃墓人流。多年過去邊城日新月異欣欣向榮早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而專門為掃墓人員提供服務的志願者隊伍有增無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