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重慶 第三天

遊覽過天坑地縫,我們準備去苗心儀的古街磁器口。感受過地面交通的曲折,我們決定坐地鐵去,上百度地圖一查,真讓人驚喜,坐一號線可以直達磁器口。

在重慶坐地鐵確實是種特別的體驗。從地下上車,一會在地面,一會在半空兩山之間飛度,一會又鑽入隧道。想到在跨江索道上,與江岸邊依山而建的高樓巨廈群擦肩而過,通到街道和地底的電梯,地鐵二號線更是直接穿樓而過,就不足為奇了。在重慶,沒有最奇妙,只有更奇妙。

各地的古街一般遊客都很多,是最有紅塵味道的地方。磁器口也不例外。好在天氣陰沉,細雨飄灑,正值早晨,遊人還不太多。只見窄窄的街道,溼漉漉的青石的路,兩邊是密密匝匝、擁擠的商鋪,因為地勢不平,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古舊的房屋低矮,有的是兩三層閣樓,頭頂和屋簷下是蛛網似的電線和空調,木質的窄小的門和樓梯,黑魆魆暗沉的色彩,無處不在的綠色植物,藤蔓纏繞,點染野草閒花,倒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神奇的重慶 第三天

店鋪很多是售賣重慶特產的老字號,像賣辣椒的,鋪面就是火紅的辣椒簾,還未走近就聞到濃郁的辣味。賣頭飾的,店名叫“一顧傾城”“尋簪閣”,店如其名,古典秀美,端淑嫻雅。各種特色小吃店,香味誘人食指大動,每家前面都排著人。最多的是藤蔓掩映下的小酒吧、咖啡屋、茶館、書吧、畫廊、休閒民宿,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他們都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如“歲月”“從前”“陽臺時光”“轉角”,很有韻味,讓人不由得駐足。街道兩旁還有高高的臺階通向小巷,有獨特的吊腳樓,有一條一人寬的,裡面竟然是翰林院。還有一間圍起來的舊居,門牌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集團軍司令部”,這地方果然很有來頭,藏龍臥虎。再往前走看到“寶輪寺”的高大門牌,在物質裡流連之後,又在此撫慰靈魂,中國的宗教,總是充滿了煙火味。街道的盡頭已到江邊碼頭,可以想見,古時候這裡江船如梭,商旅雲集,達官貴人,商賈腳伕,熙來攘往,一幅浮世繪。

神奇的重慶 第三天

正午時候,天氣放晴,遊人增多,街道人頭攢動。我們品嚐了重慶的特色小吃,滿足了口腹之慾,準備離開。反觀古街,就像萬花筒,既古典又現代,既陳舊又時尚,既破落又充滿生機,在商品的湮沒中又露出一點點人文的氣息,就像中國人的精神,既享受喧鬧又尋求安寧,追逐於名利場,又渴望相忘於江湖。

神奇的重慶 第三天

在滾滾人流中抽身出來,一番休息,想著到了山城,自然該爬爬山,於是決定去渣滓洞和白公館。途徑紅巖魂廣場和歌樂山烈士陵園,廣場寬闊,一級級臺階通向山頂,兩側青松翠柏,莊嚴肅穆。廣場是開放的,入口處矗立一塊黑色石碑,上書“獄中八條”,仔細讀下來,甚為震動,烈士們在嚴酷的環境下,仍堅持信仰,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殷殷囑託,條條切中要害,與現在的時弊高度鍥合,我們不由得深深敬服先烈們的赤忱和遠見。在石階小坐歇息,看老人們帶著小孩嬉戲玩耍,長天垂陰,松柏無語,孩子的笑聲格外清脆,先烈的英靈,應該含笑了吧。

神奇的重慶 第三天

從歌樂山往渣滓洞,一路領略了重慶作為山城的特點。我們走在彎曲盤旋的公路上,滿眼是遮天蔽日的綠色,沉鬱幽暗。走進一條林中捷徑,在綠草叢林中,一塊塊巨石散立其中,石頭上綠色的文字,是一首首詩,原來這是烈士詩碑林。那一個個文字,穿越歲月,述說著那個年代的人的情懷。距此不遠,看到四川外國語大學的大門,若不是山石上鐫刻的大學名字,我們不會知道有大學在此,蒼山疊翠,重重綠嶂之中,看不到大學的建築群,環境如此幽靜,真是讀書的好去處。

神奇的重慶 第三天

我們在綠樹的穹拱之下,走走停停,感受著那種歲月積澱的濃重的綠,路兩旁密不透風的藤蔓、灌木,半空中野蠻生長的樹冠,樹幹上厚重的苔蘚、飄垂的蔓絲,碩大的鳥巢。離渣滓洞越近,山峰溝壑越是林深樹密,人不能入。只一條黝黑乾淨的公路,像一條黑色的挽帶飄在山間。

神奇的重慶 第三天

到渣滓洞的人挺多,在四圍翠峰環視下,山間一塊平地,一個不大的院落,十幾間房子,就是當時關押共產黨人的渣滓洞。一個充滿血腥和罪惡的地方。人們默默注視著裡邊的陳設刑具,想象著兩種意志和力量,在這個與世隔絕的魔窟的較量。只是場院牆壁上的標語,傳導勸化之餘,很有中國古文化味道,看不出你死我活的殘酷。如今時過境遷,黨爭已成過去,國家繁榮昌盛,人們安居樂業,烈士們的鬥爭和犧牲,值得永遠銘記。洞中才數日,世上已千年,渣滓洞永遠定格在1949年,隱藏在崇山峻嶺下,鐫刻在國家的歷史記憶中。

神奇的重慶 第三天

到白公館時,天色已經有點晚,不能進館裡去了,只好遺憾的離開,下午這一趟紀念之旅就結束了,天氣一直陰沉,景色很是沉鬱,心情有點沉重,趕快找一家火鍋店,上上火,去去鬱吧。(松月雅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